Go to contents

韩国不提北韩只顾声讨日本

Posted July. 13, 2006 03:00   

한국어

韩国政府应对北韩导弹事态的方法显示出2006年韩国外交的特征。导弹危机局面的焦点被模糊,韩美日合作格局则完全消失。

对这种现象,有人指出,韩国不顾贯通地球村主流国家的思考体系,只执着于“我们自己的方式”。让人联想到翰林大学汉林科学院院长金容九指出的“奥地思考”。金容九曾指出:“如果不能克服奥地思考,在应该强调国益的外交政策上,会使自主之类意识形态占先,有可能会回归到中世纪外交。”

▽错误形成的战线=青瓦台11日对于日本高位官员的进行的先发地进攻必要性发言大动肝火,韩国媒体则对此进行了集中报道。对此,华盛顿外交家的反应并不算亲切。“本质是北韩导弹引发的危机状况,但战线却错误地转到了附带提出的发言上。”这让人联想到虽然指的是月亮,但却不看月亮(本质)看手指(外观)的典故。

《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11日异口同声地报道了韩国年轻一代的安全麻痹症。其中有“就越位判定问题,给国际足球联盟(FIFA)网站发送了多达420万件的充满愤怒的电子邮件,但是却没有听到韩国人对北韩导弹问题的反应”的内容。

▽表明立场过急=也有人很多人指出,对于日本主导的联合国安全保障理事会对北决议案,韩国表明否定性立场也“多少快了点”。在时间上,刚好是在中国发表排斥感之后,因此很多人担忧会被人误解是将中国当作盾牌来表明意向。在纽约联合国上,还有人呼吁“如果在安理会强行进行表决,中国代替否决权选择弃权,那韩国的立场只会变得非常艰难”。

像这样匆忙表明意向的做法并不仅仅是这两天的事情。就北韩的伪造美元纸币,在正式会见场所表示:“并不会因为有一方(美国)主张,(北韩制造及流通伪造纸币)就能成为事实。”还曾有过在大浦洞2号的发射临近的时候,表示:“有可能(不是导弹)是人工卫星。”结果颜面扫地的事情。

把像这样未成熟的见解表明换成倾向于“韩美间没有意见”方向的立场表明的情况发生了很多次。其结果是导致“不适当的意向表明-美国的抗议-韩国调整表达水位-事案的潜伏”的结构成为了韩美间修辞外交的一个典型。

▽3角合作被打破=韩国的北韩核解法的基础格局是,以韩美日3国的合作为基础,得到中国、俄罗斯的协助。到金大中政府为止,韩美日对北政策调整监督集团(TCOG)会议一直是意见调整的场所。但是该会议停止举行已经超过3年。

另一方面,日本对军事大国化的追求和重新评估日本的战略价值的美国的“新美日同盟”起到了主要原因之一的作用。但是华盛顿外交消息灵通人士11日表示:“如果说要找出3国合作出现裂缝的原因,只能是韩国政府的积极性不足。”

▽不信任美国=由日本主导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对北决议案的处理被推迟,主要的原因在于是否援用“联合国宪章第7条”。因为在第7条的第42款和第51条中提及了使用武力可能性。

但是在联合国舞台上,对韩国提出了“那么不援用第7条的决议案是否能够接受”的提问。就是说,韩国政府给人感觉不信任美国所说的“没有军事行动意向”的话。

但是安理会决议案具有在与“无法天地”没有什么分别的导弹体制上,制定出具备法律约束力的“限制性法律”。如果大浦洞2号的发射失败,北韩进行第2次试验发射的诱惑将很大,而美国和日本带有的构想是,在那之前将该决议案通过,来预防北韩的冒险。另外,伊拉克战争的发生也是在经过16次才通过安理会的对伊拉克决议案次次被漠视而成为了祸端。

▽“法国也同意”=前任总统外交安保首席秘书官最近曾表示:“请关注法国的决议案。”意思是说,连一直以来在联合国舞台上,每件事情都与美国对立的法国也认识到了“宣布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试验发射大陆间弹道导弹(ICBM)”所具有的严重性。当然也可以将此看作是“法国对于与中东相比,武器交易、产业投资等利害关系较少的北韩,更加尊重美国的意思”。

法国驻联合国代表让-马克-德拉萨布利埃于11日提出了“先通过议长声明,后讨论决议案”的苦肉计。对于每个月都会更换的安理会的7月议长国的法国来说,这是重视安理会的团结的选择。与法国的《费加洛日报》11日引用高位外交官的话来报道说:“不应该过于急躁,寻找妥协点才是必要的。”这些都是一脉相承。

德拉萨布利埃表示:“只是议长声明的内容应该比中国此前给安理会众理事国传阅的内容强度更大,应该将北韩的导弹发射规定为‘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