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点评】科学家的祖国

Posted January. 19, 2011 03:17   

한국어

“科学没有国境,但是科学家有他的祖国。”引起细胞论文造假事件以前,黄禹锡博士曾经在2005年宽勋讨论会发表上述讲话,“感动”了国民。首次发表该演讲的人是“细菌学之父”巴斯特(1822年-1895年)。当时,他对祖国法国在普佛战争罗败给德国表示愤慨,发表了科学家有祖国的讲话。科学知识本身是普遍真理,而科学家有义务利用科学回报祖国。

▷ 出生于匈牙利的犹太人约翰•冯•诺依曼(1903-1057)曾经在德国与瑞士从事科学活动,而在希特勒执政时期,他亡命到了美国。作为量子力学的权威研究者,他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参与开发原子弹。他曾经希望像实施犹太人大屠杀的纳碎投放原子弹,但是因为德国尽早头投降,最终将原子弹投向了坚持“1亿总玉碎”的日本。

▷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技术领域最高荣誉称号)师昌绪(91岁)博士为中国隐形战机歼-20的开发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领导开发了隐形战机使用的特殊合金。西安西北工学院毕业以后,他于198年赴美国留学,6.25战争时期,他曾经被列入禁止返回中国的35名科学家名单。1955年,美国解除上述科学家的出国限制,师博士毫不犹豫地回到了中国。师博士的指导教授问他“为社么选择一条艰难的路途”,他回答道“祖国需要人才,我不能无视祖国的召唤”。

▷文化革命时期,师博士仍然致力于开发隐形战机。17日,中国政府向师博士授予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政府表示“对于科学家,我们不过问他的思想,也不过问党性”,中国欢迎留学海外的科学技术人才回到祖国。犹太人分散在世界各地,但他们却是不失政体性的独特民族。然而,中国人的政体性似乎也毫不逊色于犹太人。韩国职业能力开发院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理工类博士中,73.9%不愿意回到韩国,这一调查结果实在令人伤心。

评论员:郑星姬 shchu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