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是不要谈‘世越’号事情了”,这样开头的用餐和咖啡时光大部分还是会以“世越”号有关的话题而结束。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我们一直分享着有关愤怒、挫折、绝望和愤怒的语言。这一个月之中,别说调节心理的感情了,连头脑中的想法都会无法自我控制。
“晚上很晚下班,回家后看到女儿熟睡的样子,就会禁不住流下泪来。百感交集,不由自主地会找酒来喝”一位45岁左右的公司员工这样说道。
“期中考试期间,我发现我儿子正在万事太平地看着电视。要是以前,我早大发雷霆了。可是这次我发现自己居然‘呵呵’一笑了之了。我担心会导致初、高中学生的成绩大幅下滑,引发所谓的‘世越号时代’”,一位快50岁的大企业高管苦笑着这样说道。
对公务员、对政府、对总统的批评早就失去了界线。当然,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都在自嘲。看到网上的某些留言,自己会觉得这种说法实在太过分,却不经意间发现身边的亲人、朋友口中也会发出这样的言论。当自己无法产生共鸣,大发同感之言时我们就会保持沉默。一位40岁左右的妇女仍然坚信网上的流言,依然坚持“这次惨案简直是大屠杀”。
一位50多岁的的男子轻声地说到“我觉得朴槿惠总统自己没有父母,没有家人,这样政治人物会完全献身于国家才会选择支持总统,我认为现在选择放弃还为时尚早”。但是这样的态度在386群体(1980年代考上大学的一批人)聚集的场合未能得到共鸣。大家只是在说“只有号施令,没有对策”、“如果是卢武铉会不会不同啊”。
甚至最近有人说到“所有才需要有入伍参军的经历才行啊”。笔者突然想起近段时间朝鲜对朴槿惠总统所发的歧视女性的言论。仿佛酒桌上的冷言冷语和冷笑,以及朝鲜的低级诽谤巧妙地重叠着出现。
这样的对话绝大多数是虚妄的不了了之。我们批评眼看着正在沉没的船体,却无能为力的政府,但同时我们自身却不懂得“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不要在那儿不动,快跑出去”难道这样的主张就是最佳的吗?我们希望安下心来,却又不知何去何从。1997、1998金融危机时我们还能拿出金子大家凑一凑,如今面临这样的心理危机和精神危机,我们又该拿出什么来凑一凑呢?
“如果我是‘世越’号船长我会怎样做呢,会和那位事故当时的船长做出不同的行动吗?大概不能”,几位朋友这样叹息。也许是那篇《我们都是‘世越’号船长》的文章发挥了作用。笔者在当时虽然保持了沉没,但是心里一直想要做些辩解。
“别那么说。我们还是说‘我要是船长绝对不会像他那样’吧。这样说我们的行为才会有所改变。这么做世界才会发生那么点变化”。忘记本分,擅自离岗,穿着内衣逃命的船长,那幅令人厌恶的场景万万不能成为你我的身影。也让孩子们努力学习吧,劝导孩子们“看看这惨案吧,船长不顾自身的义务,忘记作为领航人的本分才会酿成如此惨剧。学生也要忠于本分。好好学习吧,这样才不会变成‘世越’号船长”。
笔者2010年在美国研修期间问过一位20出头的女军人,“你不怕死吗?”那位女军人说“从小我爸爸就告诉我,如果不从事能够拼命的事情,那人生还有什么价值。我在做值得拼命的事情,所以我不怕死”。笔者当时虽然感受颇深,回想起来笔者自己从来没有像那位父亲一样。
直到昨日,笔者才第一次与中学生儿子说起“我们应该怎样生活”,我们一起探讨一起下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