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的一个原因就是,国际资金市场的资金主人切断了对韩国的资金供应。具体地说,就是决定是否对韩投资的驻香港证券、信托公司的30余名投资分析家对韩国金融机构的支付能力产生了怀疑,不再输入资金。
在接到国际货币基金的救济资金后,情形依然持续恶化一段时间也是因为韩国没能成功地使人们萌发“期待韩元价值上升”的意识。限制提款、搜集所有能找到的美元,呼吁大企业对使用美元进行控制,呼吁出口企业拿出美元等等“试图以社会运动解决经济问题的努力”在洞察一切的经济学家眼中,无异于杯水车薪。
最后,政府开始履行对国际货币基金的承诺,改革金融机构和财阀,废除所有不良综合基金,扩充银行支付能力,扩大汇率变动幅度,采用国际惯例,这些举措无异于发出“他们所认为的市场稳定信号”,情况由此发生了好转。
△如果想了解韩国证券市场,向香港人打听=近来,在香港的欧美证券公司工作或工作过的证券人士几乎包揽了韩国的证券行业。在云集美国和欧洲的证券公司的亚洲总部的香港,熟练掌握了先进的金融业务,且以高水准英语武装自身的香港证券人士,正在扮演着在韩国证券市场运筹帷握的外国投资家的角色。
同时,还具备以下三种优势,即△利用外国投资家的巨额资金和△利用外国证券公司全球研究网络△可以直接与韩国企业的首席执行官见面。也就是说,他们同时掌握了供需(外国人交易),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3种对股票价格发挥重要影响的因素,使得他们能就韩国证券市场做出有别于国内专家的分析。
△从香港到国内=在外国金融机构从事基金经理之后又回到国内发展的证券人士也不在少数。LG投资证券公司朴允洙(音译)常务就曾在香港的Jupiter资产运用公司和Prodential资产运用公司(英国)做了10年基金经理,而后转变为调研负责人。虽然他在本土成均馆大学获得管理学硕士(MBA)学位,却凭借着出类拔萃的英语能力去了香港,而后还在萨罗门史密斯——巴尼(SSB)证券公司汉城分公司担任调研负责人。
Deutsche证券公司代表朴宣根(音译)也曾在JF资产运用公司任基金经理,而后转做业务。坦伯顿投资信用公司的李正哲(音译)常务曾参与运营外国专用基金之一韩亚基金(KAF),后来在香港的Bearing资金运用公司担任基金经理。
今年6月份成为三星证券的调研负责人的林春洙常务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接受MBA教育之后,就职于高盛证券公司,在香港和汉城担任调研员。他还成立过名为“学习”的因特网教育企业,2年后重新又回到调研行业。
前三星证券调研负责人(常务)李南雨成立了Recapital咨询公司,以此宣告独立。在芝加哥大学读完MBA课程的他曾在JP摩根JF证券等公司担任分析师,在国内最早的合资证券公司东方Peregrine任调研负责人之后,转至三星证券。
雷曼兄弟证券公司韩国代表李载宇(音译)也来自香港。他曾在香港城市银行工作,金融危机时跳到收购Good morning证券公司的H&Q韩国任总裁。美林证券汉城分公司的南宗沅总经理和金东烈常务是韩国人中较为少见的升任至董事经理的实力派。向韩美银行投资的Carlyle的金炳株(音译)董事长和向LG信用卡公司投资的华平的黄盛晋(音译)常务是个人资产投资者中的佼佼者。
△香港又有何许高人=目前在香港最活跃最受瞩目的韩国人是美林证券公司常务(亚洲调研负责人)金宪洙和CSFB证券公司常务(亚洲调研负责人)黄盛俊(音译)以及USB威伯证券公司常务尹智源(音译,亚洲股票、派生商品负责人)等人。金常务和黄常务是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读管理学硕士时的同学,尹常务则在美国的麻省理工大学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他们一路升任至被称为外国证券公司中的金领的董事经理职务。
他们不只负责韩国,同时负责包括香港、新加坡、台湾等10余个国家在内的整个亚洲地区。
在基金经理当中,JF资产运用公司的戴维·崔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1999~2000年韩国证券市场一派生机之时,他在现代证券公司和汉城证券公司停留了很短的一段时间,而后又回到香港。英国生命保险公司标准人寿保险公司的吴善熙(音译)董事长曾在东洋证券公司担任分析师,后来成为基金经理。
富有戏剧性的是,他在赴新加坡向投资公司共有基金组织销售韩国基金和海外转换债券时,被特别录用为基金经理。在债券基金经理当中,UBS威伯的洪俊基(音译)常务最受瞩目。
他曾作为亚洲负责人运用债券,而后转至美国扎下脚根,负责对拉丁美洲的债券投资。
美林证券公司李元基常务预测道:“国际金融市场是只能凭实力竞争的地方,再过10~20年,韩国人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成为仅次于犹太人的强者。”
hcs@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