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武铉政府的首都地区政策轮廓逐渐清晰起来了。
政府和总统职务接管委员会在21日对卢武铉的联合业务报告书中表示,将把首都地区政策的基本原则从“集中抑制”转向“计划性管理”。
报告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行政首都搬迁和地区活性化,力图减少导致首都地区集中问题的因素,同时也减少对首都地区的各种规章制度。新首都政策被分析为是为了协调“通过首都地区开发加强国家竞争力”和“通过地区开发均衡发展”两种有相互矛盾可能性的目标的方案。但专家们指出,在实际政策制定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一“两手抓”方案,还有待于观察。
▽发展地方经济,减少导致首都地区集中问题的因素:应消除首都地区集中现象的卢武铉的意志突出反映在“行政首都搬迁”构想上。卢武铉在18日的第一次电视讨论会上强调称:“没有行政首都搬迁措施,就无法开创首都地区新的未来。”
从21日开始,卢武铉正在听取各部门围绕10大国政课题的综合业务报告。在为期10天的业务报告日程中,卢武铉将花费5天时间在地方听取以“地方分析权”、“地区经济活性化”、“地区特性化发展”为主题的报告。据悉,还将制定《地方分权特别法》,设置“国土均衡委员会”。
去年通过的《经济自由地区(经济特区)法》将适用地区局限在仁川、釜山、光阳地区,而卢武铉想把该法适用地区进一步扩大是为了抑制经济主力集中在首都地区的现象。另外,卢武铉方面透露,计划在地方建设5~6个科学技术特区,组成各地区独特的产业聚集区。
▽为建设东北亚经济中心国,必须加强首都地区竞争力:就首都地区政策,接管委推出的“集中抑制”转向“计划性管理”中,最突出的是完善了工厂面积限制制度。
属于《首都地区整顿计划法》的工厂面积限制制度,是指每年规定工厂建设许可面积,只能在允许范围内建设工厂的制度。这是抑制首都地区开发的代表性制度。
下届政府计划,一方面扩大工厂建设面积限度,一方面把信息技术(IT)、生命工程技术(BT)等所谓“6个产业”排除在工厂面积限制制度适用范围之外。
期间,国内产业界指出,工厂建设面积限制制度阻碍了需要更大面积的企业在首都地区建设工厂的计划,因而使许多制造企业转向中国等国外地区,有可能导致国内“制造业空洞化”现象。因此,企业界非常关注新政府完善工厂面积限制制度的程度。另外,产业资源部决定,将重新修改去年推出的《产业聚集活性化及工厂建设相关法》,以使首都地区尖端产业得以活性化。
具滋龍 bonho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