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美国总统克林顿与国防部长兼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联合军司令官互相通着电话,在白宫亲自指挥了救出在波斯尼亚坠落的美军隐形飞机机师的作战。在隐形飞机坠落的时候用降落伞弹出的机师在布满重武装的南联盟军的森林里发出电波信号,完好无损地被直升机营救。令美国人大为感动的这一故事在3年后被制作成叫《在敌军阵地中(Behind enemy lince)》的电影,并在因9.11恐怖事件爱国心达到高潮的时期适时放映。
▽ 战争是电影的常见素材。在枪林弹雨下、炮烟弥漫的战场中诞生战争英雄,在护士与伤员之间产生罗曼蒂克的爱情。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拯救大兵瑞恩》讲述的是1944年在法国战场上拯救失踪的一等兵的故事。有一位母亲将四名儿子送往战场,其中三名儿子相继阵亡,八名特种部队队员为了找到最后一个儿子并令他返回故乡,与德军展开激烈的战斗,最终找到了一等兵瑞恩,但他却拒绝回故乡,留在了战场上。好莱坞在受到“廉价的欣赏主义”批评的情况下,仍沉迷于拍这种题材电影的原因是它符合美国人的情绪,对于影片的走红大有帮助。
▽ 在伊拉克战争中上演了比电影更加戏剧化的营救成功工作。在纳西里耶附近迷路而遭到伊拉克士兵的伏击被捕的一等兵杰西卡·里恩奇受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支援的特种部队队员闪电般的作战被成功救出。美军司令部迅速将稚气未脱的19岁女兵的消息传给媒体,大大满足了渴望战争英雄的美国人的情绪。美军在半夜展开作战的情况下拍摄了营救场面并在电视上公开。虽然只公开了一部分,但却考虑了要吸引比“拯救大兵瑞恩”更多观众的宣传战。
▽ 美国在与北韩展开持久协商之后于1990年初取回了“6·25战争”中死亡的208具美军遗骸,作为代价,支付了200万美元的现金。1997年,在350名美军死亡的平安北道云山郡上在失踪者家属的参观下展开了挖掘遗骸的工作。在重视每一名士兵的生命与尸体的国家的军队里,年轻的士兵们会用性命去为国家战斗。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上也证实了“不将战争英雄置在敌军阵地里不顾”的主题并不是好莱坞凭空设想的剧本。
hthwa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