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黑客帝国之中吗?》
格伦·耶佩斯著,李秀英、闵炳植译,共349页、单价1.2万韩元、Good morning Media出版社出版。
《黑客帝国(Matrix)》已不再是一部电影,而是成为贯穿这一时代的主要的文化现象。4年前上映首部影片后,今年推出的续集《黑客帝国2》在国内放映8天来,观众人数已突破170万人次,其热门程度已不是“你看过吗?”而是“你看了几次?”。
1999年首映时,《黑客帝国》通过精湛的高科技影像技术使观众一饱眼福的同时,以人类生活的世界有可能是虚拟世界的“超常想法”给全世界带来了冲击。迄今为止,人们如此关注该影片的理由是该影片不仅从正面描写了称之为“科学技术”和“人类本质”的现代社会问题,而且集中描绘了人类一直以来冥思苦想的问题。即,事实和认识、现实和虚拟、自由和统治、神性与人性、物质发展与普遍伦理……。
此书载入了在《黑客帝国》的发源地美国,哲学家、经济学家、英文学家、宗教学家、科幻小学作家、电脑程序员等14位专家从多种观点出发分析了“黑客帝国现象”,并讨论了现代社会问题。
△理德、莫苏·休斯德(曼哈顿大学教授,媒体评论):影片《黑客帝国》是以动作片的形式写出的有关人类意识的研究论文。《黑客帝国》暗示着我们所生活的现在世界。应该注意的是随着机器认识到人类是破坏生态环境的病毒,黑客帝国开始发展。
△拉伊尔·贞德(印第安纳大学教授,科学哲学及人知科学):黑客帝国内部的人认为由黑客帝国提供的感觉数据的组合就是现实,但逃离黑客帝国的人认识到实实在在的现实。影片《黑客帝国》倡导的是实在论。但是从观念论来看,人类所认识的只是通过感觉器官感知的信息。即,根本无从了解是否存在真正的现实。
△詹姆斯·鲍德(威克森林大学教授,宗教学):从黑客帝国不是现实,而是像现实一样的虚拟世界来看,可以比喻为轮回。这就是确信自己本人和信念以及现实永恒,并陷入欲望和执着的世俗的人类生活。应该像影片中的主人公“尼奥”一样通过训练再次把身心程序化,从“黑客帝国”中苏醒过来。
▽皮特·贝特奇(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在《黑客帝国》中,墨菲让尼奥选择程序化的丰富多彩生活和险恶现实生活的二者之一,并给了他一粒红色药丸和一粒蓝色药丸。这等于是在保障被动式稳定体制与保障个人自由体制这间的选择。
▽比尔·乔伊(SUM微系统公司代表兼首席研究员):到2030年,计算机将和物理学、遗传学结合在一起,拥有足以改变世界的能力。无论它是机器还是克隆生物又或是两者的结合体,在当它们拥有自我克隆能力的时候,大自然很可能用它们取代人类,视其为合作者。而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内就能发生的事情。如今,人类应该做出选择,在追求通过科学技术的无限发展的同时,是否接受此举产生的危险性。
▽尼克·鲍斯特勒姆(耶鲁大学科学、哲学、概率理论教授):人类应该为“后人类”(post-human)社会做准备。如果人类能够幸运地避开灭亡而进入后人类时代,人类有可能像影片《黑客帝国》中所描述一样在模拟一切事物的同时生活在美丽、和平的假想世界中过着幻想生活。但制造这一模拟事物的后人类时代的人类本身就是模拟出来的人类,也许其创造者也是一个模拟人物。
我们无法断言《黑客帝国》是我们未来的现实还是目前的现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应该克服这样的现实。虽然本书作者提出了各自的对策及克服方案,但他们均把《黑客帝国》作为第三者予以克服。但如果对抗黑客帝国的尼奥也是系统的一部分,这一斗争可能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但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的推论均基于同一地点。这意味着“黑客帝国”最终还是会由人类本身来创造。
至于“黑客帝国”是人工智能产物还是社会制度或是宗教又或是理念,并不重要。如果人类希望找回真正的自由,那么应从理解自身与黑客帝国并非二者独立存在的道理开始寻找自由。只有领悟到自己便是“黑客帝国”的人才能成为黑客帝国的主人。
金炯瓚 khc@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