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悲观看法认为:“韩国对中国的大规模的贸易收支不可能长期维持顺差格局”。
汉城大学的李根教授和仁川大学的金民洙教授通过19,20日对外经济政治研究院(KIEP)以“中国的崛起和东亚经济”为主题在汉城乐天大酒店举行的国际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上述观点。
去年,韩国对华贸易实现了132亿韩元顺差,占所有贸易收支顺差的88%,且1993年以来一直维持顺差。
李根教授和金民洙教授指出韩国的对华贸易收支从“大规模顺差”转向“均衡”的理由是最近两国的产业间的分工形态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对华贸易顺差急增是因为进军中国的韩国企业为了在当地进行生产从韩国进口了大量的各种原材料和中间材料。
两位教授分析指出:“随着最近生产零件等中间材料的企业随大企业进入中国的现象急剧增加,很难继续指望中间材料的大量出口”。
实际上,三星电子和现代汽车等的合作企业在最近几年时间内,已经离开韩国大举向中国进军。如果,这种趋势成为主流,将打破“进军中国的国内大企业的当地销售增加→从韩国的零件进口增加→对中国的出口增加”的良性循环体系。
李根教授指出:“最近进军中国的韩国企业相对来说属于附加价值高,资本及技术密集型公司,所以与初期进军中国的企业有很大的差别”,并忧虑地表示:“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制造业的空洞化不可避免,对韩国来说这一速度过快是个问题”。
在此次研讨会上,对外经济政治研究院(KIEP)研究委员南英淑(音译)也指出:“1990年代后期以后随着国内零部件企业跟随大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使得对中国的中间材料的出口减少,有可能造成最终贸易收支顺差急剧减小。”并表示:“虽然,到2007年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还将增长,但从长远来看也有转变为逆差的可能性”。
孔鍾植 高其呈 kong@donga.com koh@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