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大学生(Koreanischer Student)轻松击退了世界各国的强手。这位韩国人(Koreanischer)用亚洲的力量和能量正在向前跑动。穿过了酷暑,跑过了街道坚硬的石板。他现在奔跑在跑道上最后一个直道,冠军‘孙’正在通过终点……。”
1936年柏林奥林匹克组委会在场内正式转播当时男子马拉松项目的同时,首次确认了孙基祯(已故)先生为“韩国人”而不是日本人。
据本报最近得到的德国历史博物馆(BHM)德国广播记录保管室(DRA)的资料显示,组委会方面在观众达12万名的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进行的场内马拉松转播中,以“韩国大学生(实际上是杨亭高中5年级)”、“韩国人”这样的称谓对孙基祯进行了报道。
在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时期参加奥运会的孙基祯在过去由柏林奥林匹克组委会拟订的正式文书中,只标明为“日本代表KitBjson”。
68年前的1936年8月9日举行的柏林奥运会共有27个国家的56名选手参加,其中,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冠军得主萨瓦拉(阿根廷)率先起跑,孙基祯和南承龙(已故)分别第34位和第49位冲出了主体育场。
当时,马拉松实况转播进行了全程报道(2小时40分钟),而此次本报得到的资料是从中剪辑的CD材料(3分20秒)。
“在5个集团中,日本人排在首位。他们是从未参加过奥运会的新锐,名字是南(南承龙)、盐安久(日本选手,在30公里处弃权)、孙(孙基祯)。按日本队主教练的说法,如果想战胜‘孙’,必须能够在炽热的阳光下、下雨天、鹅卵石路面、草地上以超人的意志向前奔跑才可以。预计‘孙’将获得冠军……。”
孙基祯在29公里处超过了萨瓦拉,位居首位后,直到终点连头也没有回过一次,并单独跑完了全程。萨瓦拉在32公里处退出了比赛。
孙基祯生前表示:“当时向后看被认为是一种胆小的行为,所以只能看着前方向前奔跑。”
金昶熙 金華盛 insight@donga.com mars@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