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裁员“寒波”来临

Posted November. 22, 2004 23:39   

한국어

▽产业界的裁员寒波:最近,人员裁减是从汇率变动而受到较多影响的化纤等出口业界开始出现的。

可隆集团决定,包括总经理在内,到年末为止裁掉全体人员的40%左右。可隆的这种结构调整计划是自外汇危机之后的最大规模。

化纤企业Huvis公司也制定了内部方针,决定最近从全北全州、京畿水原、蔚山工厂的2000多名职员中裁掉30%。

出口依存度较高的重工业领域也在盛行结构调整。现代汽车企业的分公司Rodem在本月初从1550名管理职任职员中裁掉了350名。另外,据悉现代重工业等造船业界也正在对人力调整进行评审。

此外,三星电子最近把家电部门统合到光州工厂,并以部分职员为对象实施了名誉退休。人力结构调整的寒波在中小企业中也存在。尤其是由于汇率的急剧下滑而把生产基地搬到海外,而使国内事业场的人力减少的现象正在出现。

服装出口企业Maso Industries的总经理金永洙表示:“为了节减原价,决定把生产基地迁到中国。”并称:“如果不在韩国服进行装赁加工订货的话,现有的纳品企业的生产就只能被缩小。”

▽金融圈也在进行人力结构调整:外换银行决定在今年共整顿900名人员,上月19∼22日第1次得到了退休申请。对象是进入银行在5年以上的代理级以上的职员。外换银行在看到这段期间申请希望退休的支援停留在了350人之后,在本月2日得到了第2次追加受理了150多人的申请,并以与此不同方式的把200多人调到了“特殊营业部”,事实上这些人等于被解雇。

因收益性恶化而正在苦战的证券业界也加入了人力结构调整的行列,仅进入今年以后,国内的57家证券公司的职员中就有1757名离开了公司。另外,在去年年末达到1624个的总、分店数也在9月末现在减少到了1541个。

▽“如果能够进行结构调整的话,那还算幸运”:有人指出,部分大企业即使是处在了绝对有必要进行人员裁减的状况中,也因为工会而不能予以弹力性的应对。

从现代汽车的情况来看,在团体协商中明示了“对正规职职员,在没有和工会进行协商的情况下,不能以经济萧条为由单方面的实施整顿解雇”,因此对于人力裁减问题连想都不敢想。

另外,起亚汽车最近为了应对内需萎缩,试图采用把营业职转换布置为生产职的方案,但是由于工会提出了强力的抗议,因此计划本身变成了一纸空文。

▽担忧经济萎缩恶性循环会进一步加重:有人忧虑道,如果考虑到在外汇危机后因大规模解雇事态而导致内需更进一步萎缩的事实,此次的人力结构调整如果被扩散的话,不景气的状况会进一步加深。

有人指出, 尤其在外汇危机以后是因为汇率的急速攀升(韩元贬值)等海外条件利好,起码而使出口经济得到了好转,但是明年所有的经济条件都将恶化,因此很有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危机。

延世大学的教授徐升焕表示:“在明年各种经济条件都很有可能不太好的状况下,如果连汇率也下降的话,对于韩国经济是否能够撑得住表示怀疑。”并解释道:“企业的裁员也是反映出了这样的现实。”

经济专家表示:“政府政策似乎没有朝着‘挽救经济’方向前进的状况下,企业作为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手段,必然会在积极性投资和缩减生产及人员等中,选择后者。”并强调了急需根本性的政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