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论] 明知政策不合时宜,政府为何视若不见?

[社论] 明知政策不合时宜,政府为何视若不见?

Posted March. 18, 2006 03:00   

한국어

在昨天举行的KT&G股东大会上,外国股东卡尔•伊坎联合势力与公司经营层展开投票表决战,最后得到了一个外部董事名额。至此,卡尔•伊坎联合势力有资格更强烈要求公司出售非营业用途的房地产、阻止出售公司股票。这意味着经营权纠纷将长期下去。在国内,在公司经营层反对的情况下,外国股东得到外部董事名额还是第一次。这也说明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然而,政府,特别是公平交易委员会对这种变化毫无反应。前几天就任的公平交易委员会委员长权五乘就出资总额限制制度说:“这个制度是否能有效遏制大企业的循环出资值得怀疑。”承认制度本身存在一定问题。按照该制度,大企业对旗下公司的投资不得超过净资产的25%,是管制大型企业的“紧箍咒”。各大企业批评该制度说:“这是阻碍投资的障碍,削弱了经营权防御力量。”而专家也指出:“这是针对国内企业实施的逆向差别化措施。”开放的我们党政策委员会议长姜奉均和韩国银行总裁朴升也主张废除这一制度。然而,权五乘却说:“目前还没有用以替代的方案,还是暂且保留它为好。”要知道,“明知有问题仍置之不理”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另外,禁止产业资本投资金融业的“金产分离制度”也是个问题。当初引入这个制度的宗旨在于防止出现大企业将金融机关利用为“私人小金库”的现象。然而,如今很多人主张,已经出台并启动了其他监督措施,应该废除它。甚至一向忌讳与政府政策唱反调的商业银行也一致认为“废除这一原则性制度无关大局”。

事实证明,出资总额限制制度和金产分离制度已经不合时宜。而它却偏偏得不到解决,这似乎是因为“扭曲的反财阀倾向”和“将它视为正义之策的虚渺意识”蒙蔽了政府的眼睛。国策研究机关韩国开发研究院(KDI)的政策院长指出:“最近韩国出现了经济增长趋缓的同时分配恶化的怪异现象。有必要转换政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