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2003年外换银行“廉价出售”问题的诸多疑惑真相正逐渐被确认。当时的外换银行行长李康源承认,以国际结算银行(BIS)为标准,外换银行的自身资本比率似乎被过分缩小。BIS比率被推定为9.14%,但却被捏造成低于标准值8%的6.16%,因此,该银行被判定为不良金融机构,为本来不具备收购资格的美国私募基金-龙星基金开辟了收购的道路。
必须彻底查明疑惑的第一个理由就是“问罪”。问罪对象包括在收购过程中进行的黑钱交易、委托和行贿、施加压力以及幕后主脑。外换银行前干部全用准因涉嫌向朋友的公司支付巨额咨询费,并要回其中3亿韩元的罪名,于昨天被拘捕。当时银行行长和社外理事互助,得到的股票期权是否存在代价性也是疑惑之一。在银行、金融监督院和财政经济部组成的三角结构中,因校友关系纠缠在一起的人际关系在非法支援龙星基金的过程中如何相互作用也应该逐一查明。如果存在权力的幕后介入,应该找出主谋。
第二,对龙星基金获得的差价利益的正当课税也很重要。2003年8月签订收购外换银行合同的龙星基金违背了长期投资的约定,今年就开始出售外换银行。据说,龙星基金投资1.3832万亿韩元后,加上汇率差价,2年来的收益约达4.5万亿韩元。虽然获得了高额利润,但如果龙星基金不交纳税金,就这样离开韩国,那么将会使国家财富外流的争议愈演愈烈。在解开疑惑的过程中,如果存在课税的根据,就会消除对外国资本差别对待的争议。另外,如果龙星基金收购外换银行前后的不正当行为浮出水面,那么收购合同本身也可能变得无效。
第三,展开弥补制度工作,使同样的过错不再重复发生。必须查明从一开始就支援龙星基金的银行干部、向便于把银行移交给龙星基金的方向解释法律条款的政府、奔波于银行和政府之间的咨询公司、前现任经济副总理和法律商会等“疑惑电视剧”的主角和配角,防止日后再度发生这种通过变相手段、利用法律漏洞牟取私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