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第5章 满洲事变和“满洲国”(上)

Posted December. 24, 2007 15:12   

한국어

历史有生命力 第5章 满洲事变和“满洲国”

(上)蓝色布袋道出满洲的“真相”

  席卷欧洲全境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世界范围内谋求和平的形势高涨起来。相反,日本为了确保并进一步扩大其在称之为满洲的中国东北地区的权益,却诉诸武力,发动了侵略战争,即满洲事变。自此开始陷入在中国大陆的战争泥沼,与美国的对立也随之产生。

  犹如消防車警笛的警报声响彻了阴雨蒙蒙的夜空。时间是2007年9月18日晚9时18分。

  我这时就在中国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一年一度由沈阳市举办的纪念仪式正在进行。76年前的这天夜晚,日本军队突然在这附近发动了武力攻击,并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的广大地区。仪式是为了保持这段记忆,并祈祷和平。

  为了让人们回想起空襲警报,鸣笛持续3分钟。聚集在广场上的高中生、解放军战士、武装警察一直保持立正姿势,在雨中纹丝不动。

  两天后,邻近的撫顺市举行了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座谈会。会上遇到一位意想不到的人物。

 他是直到发生满洲事变前3年在中国东北地区军事势力举足轻重的张作霖(照片)的孙子张闾实先生(45)。据说是应座谈会主办方邀请而来的。张作霖被日军炸死后,继承其军事势力的张学良是闾实先生的伯父。张学良在满洲事变后不能回东北,日中战争后转移到台湾,整个家族也一起前往。闾实先生重返家族的故乡沈阳是今年5月。

 “日本人对中国人到底怎么想的,完全弄不明白。”据说不愿意谈论往事的张学良常对闾实先生等家人这样说。

  关东军(参见关键词)发动满洲事变的第二年,有人想站在中立立场探讨事变的实际情况。这就是国际联盟为调査事变原因、并探讨解决方法而派遣的李顿调査团。该报告书描述了与当时多数日本人所相信的状况不符的内容。这导致了日本退出国联,国内加强了排外主义、反欧美主义的倾向。

  李顿见过哪些人、有哪些所见所闻?我决定追寻李顿们的路线进行重访。

 ○优先对付共产党,对日军不抵抗政策

  国际联盟派遣调査团的初衷是什么呢?

  满洲事变发生时,首都设在南京的国民政府领导人蔣介石采取的方针是优先消灭国内的“敌人”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对日军不加抵抗,立即起诉,以求利用国际联盟的舞台解决。

  对于第一次大战后诞生的国际联盟而言,这是首例重大的国际纠纷。日本是国联的实质运行机制“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也在满洲事变发生的4天前刚刚当选为非常任理事国,和现在联合国安全保障理事会的地位恰好相反。

  从报告来看,调査团是1932年2月抵达日本。据筑波大学名誉教授臼井胜美的著作阐述,李顿等人在东京相继会见犬养毅首相等政府要人,耐心地听取了日本的申述。

 荒木贞夫陆军大臣坦率地做了以下谈述。

 “日本国土狭小,不足以保证增多的人口生存。日本不得不向亚洲大陆寻求资源”;“中国存在真正的政府吗,令人心存疑问。我认为无法将其视为统一的文明国家。”

 随后转赴中国大陆的调查团,在南京和蔣介石等首脑会谈后,张学良在北平(现在的北京)出面迎接。自己的据点满洲被抢占的张学良在欢迎调查团一行的宴会上滔滔不绝施展辩才。

 “东三省(满洲)在人种上、政治上、经济上都与中国不可分离”;“纠纷的真实原因是对于中国走向统一,日本心怀嫉恨。妄图抢占我东三省。”

 中国能统一吗?在这一点上,日中的主张大相径庭。

 ○日本阻挠接触,学生等上书告发

  李顿等相当重视、也因此颇受周折的是在满洲听取民众的意见。原因是日本及“满洲国”方面以保护调査团安全为由,阻挠调查团与民众接触。报告中写到“会见常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秘密进行”。

 民众等如何接近李顿调査团,报告了什么呢。对这个问题,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王建学研究员例举出当时在奉天(现在的沈阳)的银行家巩天民的名字。

  王先生是这样说明的。

 满洲事变一发生,10万人以上的奉天市民逃往北平等地。但是,巩天民固守不退,开始抵抗侵略者,组织基督教青年支援义勇军,呼吁学生们上书李顿调査团,让他们写了很多信件。 报告上写着,实际上“收到了反对‘满洲国’的学生和青年寄来的许多信件”。

  2005年7月,沈阳的地方晚报《沈阳晩报》刊登了一篇记述巩天民当时活动的报道。文章来源于对他儿子巩国贤先生的采访。

 据该文所述,巩等9人小组得知李顿调査团来访的消息后就打算告发事变是由日方有计划地发起的、以及满洲新政权受日本人控制等情况。他们秘密收集证明资料,制作了名为《TRUTH》(真实)的资料册,交付给常驻沈阳的英国人牧师。牧师在自家宅邸设晚宴招待李顿等,借机暗中转交。据说牧师恰巧是李顿的亲戚。

 这个说法不知是否属实。

  王先生的答复是:“是有这样的传闻,但并没有得到史实的印证。我们也没有确认册子是否真的存在”。托人联系采访巩国贤先生,但被拒绝,理由如何,不得而知。

 无奈,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保存国际联盟资料的日内瓦联合国欧州本部的图书馆。

 “《TRUTH》真的递交到李顿手上了吗?”,对我这样的提问,两天后得到的回答是“相关史料中有资料册”。

 那是蓝布封皮的集册,装在同样蓝色的布袋里。袋上有粉色丝线刺绣的“TRUTH”字样。

 里面汇集了75份资料,现将其中主要文件名择选如下:

 ▼1931年9月18日以来被日兵枪杀的无辜市民名单

 ▼学校教科书删改目录

 ▼被日军宪兵队检查的信件

同时附有对这些资料进行说明的信件,英文打印稿27页。说明“有几个证据是冒着生命危险得到的”。在指明事实后,就柳条湖事件的预谋性及其之后侵犯主权、建立满洲国等日军当局的活动进行说明。如“炸毁南满洲铁道是为了制造武力攻击的借口”,“建立满洲国是日本人导演、操纵的产物”等等。

 最后的“结论”是悲切的陈述。

 “请不要忘记满洲人口95%以上是中国人。中国人自然希望是中国人,而且永远如此。”

  据说制作资料册的9人每人都签上自己的真实姓名和职业。但是,在有可能推测出作者的部分均被剪去。或许国联方面为了保护这9个人的安全才不得不这样做的吧。

 ○自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的意识增强 

调査团在满洲逗留期间收到1550封信件。据报告记载,“除2封外,其余的都对新‘满洲国政府’和日本人表示出强烈的敌意”。报告做出如下总结。

 “通过慎重研究经官方和私人会见、信件以及陈述等提供的证据,得出的结论是‘满洲国政府’在当地中国人眼中是日本方面的傀儡,不受中国方面的普遍支持”。对日军的行动所下的结论是“自卫之说不成立”,驳回了日本方面的主张。

  日本察知李顿报告的内容未能如己所愿,就在其临近发表之前的1932年9月宣布承认满洲国。翌年,国际联盟通过否定满洲国的劝告书时,只有日本1国反对,抛弃了常任理事国的立场,退出国联。

        ×

  经历过满洲事变的人在中国也一年一年地减少。通过当地历史学家在沈阳市内找寻,找到了在敬老院生活的95岁老人单立志先生。

他在最北端的黑龙江省出生长大,柳条湖事件发生时是贫苦的佃农。他说“当时大家纷纷谈论国民党放弃了东北”。翌年,为抵抗进村的日军,他加入了村“反日会”,以后成为了一名“抗日游击队战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步平所长说,中国民众随着参加抗日运动,提高了自己是“中国人”的意识。“鸦片战争以来逐渐培养起来的中国人的意识,通过九・一八事变及其以后持续的抗日战争一下子增强了。成为了中国人团结一致的特別契机。”

(吉泽龙彦)

◇ 由满洲事变产生的中国东北地区的“新国家”,其内幕如何,将在明天的版面刊载。

 <满洲事变时期的世界和日本> 1920年代,国际社会出现了所谓“华盛顿体制”的协调性秩序。为了谋求和平解决纠纷,国际联盟成立。同时缔结了海军裁军条约、9 国关于尊重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的《九国条约》。1928年又签订了废弃战争的非战条约。另一方面,俄国革命催生了苏联和共产主义,让日本陆军感觉到威胁。

  正值此时,1929年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据京都大学山室信一教授著作所述,1931年农家女子卖身现象不断出现,营养不良的儿童也急剧増加。城市充斥着失业者,劳资纠纷数量达到战前最高水平。翌年,父母子女一同自杀事件连续发生,自1900年死因统計调査开始以来,自杀死亡率打破最高记录。绝望的社会和经济状况成为形成满洲国热的背景。

 <张学良>(1901~2001) 张作霖的长子。其父被关东军炸死后继承奉系军阀,接受国民政府合并。1936年,软禁了主张优先与共产党内战的蔣介石,迫其转向“抗日”。由此,国民党和共产党开始合作抗击日军。但张学良本人遭幽禁,战后被转移台湾。

  ◆关键词

 <满洲事变> 日本侵略中国的东北地区(满洲)及内蒙古东部的战争。关于事变时间,狭义指1931年9月18日的柳条湖事件至1933年5月31日的塘沽停战协定;广义则至日中全面爆发战争的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中国称为九・一八事变。

  当时的日本政府为了避免受到违反非战条约等国际法的指责,特意通过内阁决议认定为“事变”。

  日本一直重视在日俄战争中得到的旅顺、大连等租借地及南满洲铁道(满铁)的经营权,称为“特殊权益”。由于中国方面要收回这些权益的动向,日本便派出常驻的关东军在奉天(现在的沈阳)近郊的柳条湖爆破了满铁线,并以“中国军队破坏”为借口发动了武装进攻。该事件被称为柳条湖事件。关东军的目标是占据满洲和内蒙古东部,但因未被陆军中央认可,所以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了“满洲国”,操纵政权。

 <李顿调査团> 国际联盟为调査满洲事变派遣的调査委员会。美英法德意5国各出1名委员,英国人维克特・李顿伯爵任委员长。李顿是印度总督的儿子,曾任孟加拉州州长等职。

 调査团自1932年2月底开始巡访日中两国,同年秋天完成调查报告。没有承认日本的军事行动是自卫措施,满洲国诞生是基于自发的独立运动的日本方面的主张。但另一方面也考虑到日本的利益,提议在国联主导下,成立自治政府,接受以日本为中心的列国指导。

 <关东军> 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满洲)的常备军。日本在辽东半島的租借地,包含大连、旅顺,因在万里长城东端“山海关”的东边,所以叫“关东州”。其前身是为了保护租借地和日本经营的南满洲铁道(满铁)派驻的军队。1919年,关东都督府改革,军事部门被分离,独立的关东军由此诞生。兵力在满洲事变前保持1万多人。炸死张作霖的事件和柳条湖事件都是关东军参谋的谋略。满洲事变后兵力增强,担负镇压抗日运动,侵略华北、内蒙古的任务。后来为了开发细菌武器进行人体实验的731部队也是关东军的组织。

 【照片说明】

 交给李顿调査团的资料册“TRUTH”。联合国欧州本部图书馆藏(该图书馆提供)。

1932年3月,李顿调査团(前列左第2人为李顿)也参拜了靖国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