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第5章 滿洲事變與“滿洲國”(下)五族共生的海市蜃楼

第5章 滿洲事變與“滿洲國”(下)五族共生的海市蜃楼

Posted December. 24, 2007 15:19   

한국어

第5章 满洲事变与“满洲国”:(下)

五族共生的海市蜃楼

东京的新大久保是一条不可思议的街道。

韩国、中国、蒙古、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许多国家的饭馆在这里鳞次栉比,各种各样的外国话不绝于耳。

其中有一家店,店主来自当年曾是“满洲国”的中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这是我的家乡菜。”

许寿童先生(43岁)邀请我去那里品尝。他是一桥大学的客座研究员,专门研究在满洲的朝鲜人问题。

在1938年满洲国时期,许先生的父亲8岁时随全家人一起从朝鲜南部迁到延边。当时的朝鲜是日本的殖民地。许多农民土地被剥夺,无法生存下去。日本为了减少这些农村人口,同时增强在满洲的势力,实行移民政策,结果他们被驱赶着穿过了边境。

我一边和许先生交谈,一边在思考着两个问题。一个是满洲国和以前的日本殖民地的关联;另一个就是新大久保一带象征着的日本的今天和满洲国的关联。在日本,现在外国人增加,好像是在弥补人口减少和少子化,许多民族共同生活的社会方式正在受到质疑。难道不应该从失败于“五族协和”(参见关键词)的满洲国得到启发吗?

我坦露了自己的想法后,许先生这样说道:

“五族协和是谎话。我觉得还是应该以此为前提去解读历史”。

我飞往曾经是满洲国首都的长春。

这里也是一座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城市。

满洲国时期这里被称作“新京”。根据当时庞大的城市规划而建成的建筑群几乎原样保存下来,而且作为大学和医院目前仍在使用着。可谓活生生的历史主题公园。

例如,作为当时满洲国政府中枢机关的国务院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如日本的国会议事堂。

为什么这里竟会建有日本的城堡?依旧巍然矗立在市中心的原关东军司令部大楼让我惊诧不已。满洲国的统治权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不言自明。大楼已经易主,现在是中国共产党吉林省委员会的所在地,是该地区的最高权力机构,令人有事过境迁之感。

为什么不毁掉侵略者的建筑而还要继续使用呢?在省档案馆的机关办公室,我向负责管理满洲国时期宪兵队文件等资料的张志强先生(55岁)直率地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张先生回答说,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首先,因日本投降而导致满洲国垮台时,这些建筑都只使用了短短的几年。况且,尽管负责设计的是日本人而建造它们的还是中国人。即所谓“使用自己用血汗建造起来的大楼理所应当”。

第二是为了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为如果留下受侵略时代的实物,就能够见证历史事实”。

确实,来到这里,就能够唤起对满洲国的记忆。但是,建筑物上都镶嵌着标有“伪满”、“伪满洲国”遗址字样的金属标牌。眼前明明就实际存在着,为什么却要称作“伪”呢?

东北沦陷14年。在中国,这样的称谓是指从满洲事变到满洲国垮台为止的时期。意思表示那是一个东北地区被占领遭蹂躏的屈辱的年代。大约20年前开始启动了编撰沦陷史的工程。我走访了一直担任主编的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孙继武先生(81岁)。

“之所以叫伪满,就是表明不承认满洲国。因为那是掠夺了我们土地的日本一手制造的国家嘛。”

从那个时代生活过来的孙先生,从小学起就被强迫学习日语。由于不能很好地区分香烟(TABAKO)和鸡蛋(TAMAGO)的发音,被老师骂作“笨蛋”,还挨了打。日本人小孩即使打了中国人,老师也不会去制止。每天的早操也是分别列队。“什么五族协和!”只能招徕对日本越来越反感的情绪。

孙先生他们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对“伪满”时期日本的开拓团移民曾占据地区的一百多名农民进行了面对面调查,了解到了被日本军队夺走了土地的农民的情况。人们不是被迫躲进深山开垦荒地,就是到获得土地的日本开拓团移民那里去当佃农。实际上那些日本人中许多人也是贫穷的农民。

“他们也是日本侵略政策的牺牲品。其中有些人和中国的农民也还是友好相处的”。刚说完这句话,孙先生马上紧接着说:“就整体而言,日本人怀有强烈的优越感,认为自己是优等民族,中国人是劣等民族。”

最能象征性地说明这一问题的就是孙先生每天被迫在学校进行的遥拜皇城仪式。先向天皇所在的东京方向一拜,然后再拜满洲国皇帝所处的方向。如此顺序,连小孩子们都明白了满洲国是日本的傀儡国家这样的道理。

● 来自朝鲜的移民剧增 殖民地政策推波助澜

看来我无论如何也得到开篇提到的许先生的家乡去访问一趟了。

从延吉机场一下飞机就感到寒气袭人。从朝鲜南部来的人们应该是很难习惯这样的气候的。但是,朝鲜成为日本的殖民地、特别是在满洲国出现以后,朝鲜人数量剧增。这是为什么呢?

位于延吉的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的院长孙春日先生(49岁)指出了两点。

一是对日本的殖民地统治心怀不满而逃离的人们;再一个是日本开始进行土地调查,因没有证书等原因而被剥夺了土地的人们。总之都是被日本殖民地政策逼迫的产物。

虽然朝鲜人移民始于17世纪,但沦为日本统治以后到满洲事变为止,超过了100万人,满洲国时期达到了230万人。列举了上述数字后,孙先生指出:

“建立了满洲国以后,日本在朝鲜也开始宣传起王道乐土来。尽管朝鲜人反日情绪很强烈,但这时也开始萌生出已经不可能战胜日本的心理,有些人甚至抱有能享受和日本人一样待遇的优越感。为找机会发奋创业而来到满洲的人不断增加。”

从1936年开始实施了计划移民政策。用20年时间迁移日本100万户农家,占满洲人口的十分之一。计划虽然如此,但只是日本人不足以达到这一目标,所以计划让朝鲜人也每年移民1万户。

而另一方面,日军也被朝鲜人的“反满抗日运动”搞得焦头烂额。为此,试图采取“集家并屯”的手段,以切断农民和外部抗日力量的联系。

乘车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采访期间,到处都可以看到“抗日战士”纪念碑。其数量之多,反映出日本镇压之残酷和牺牲者之众多。陪同我访问的自治州博物馆研究员金哲洙先生(58岁)如是说:“从1907年日本在这里设立派出所算起,有长达38年的抗日历史”。

● 亦有台湾来的官吏•医生 谋求与日本人相同身份

因为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所以就同满洲产生了联系。这种现象也同样出现在了台湾。

位于台北的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的许雪姬所长(54岁),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一直从事关于曾住在满洲的台湾人的研究。

这主要缘于在调查1947年2月28日发生的国民党政权屠杀民众的“二•二八事件”及后来的镇压情况时,发现遇难者中有从满洲回来的人。

“在这一发现之前,对日本统治时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前往中国南方的重庆并参加了国民党的那些人,而没有注意到去了满洲的台湾人。”

许所长首先收集了有赴满洲经历者700人的数据资料。令她感到惊奇的是,其中医生人数很多,仅满洲医大的毕业生就有百人之多。其次比较显眼的是公务员。

许所长是如此认识这样的背景的:

“当时的台湾不仅高等教育机构少,就业也很不容易,同日本人之间还有工资的差别待遇问题。因此,到可以获得与日本人相同待遇并有所为的满洲去成为时髦。”

另外,还有不少的年轻人据说是因为仰慕台湾出身并曾担任满洲国第一任外交部总长的谢介石而去的满洲。

许所长还对从满洲归来的约50人进行了采访。但是,他们基本上是闭口不谈。那是因为他们有可能像谢介石在日本投降后被定为“汉奸”一样,有生命危险。

我有幸见到了其中的一员李水清先生(89岁),他是于1938年建校的满洲国最高学府、建国大学的第一批学员。

“入学之际,我们都为五族协和的理想而热血沸腾。校友之间时至今日也仍像兄弟一样关系融洽”。他操着一口流利的日语。

建国大学对家境贫寒的他而言,无需缴纳学费及衣食住的费用,还可以领到零花钱,而且前途光明。学生中除了日本人和中国人之外,还有朝鲜人、俄罗斯人、蒙古人,在学生宿舍共同生活了6年光景。日本人吃大米,中国人吃高粱。对满洲国歧视感到气愤,在学校吃同样的伙食。

但是,他觉得从第三期学生入学后的1940年开始进入了动荡时期,不久就开始陷于崩溃状态。到了日本向英美开战的1941年末,发生了关东军镇压思想事件,有的建国大学学生还囚死狱中。

战后,建国大学的晚辈在二•二八事件中被杀害,他自己也被判入狱两年半。尽管如此,李先生仍然认为去建国大学是十分值得的。

“不同的民族聚在一处,学习到了换位思考事物的方法”。

当然这也是指大学校园里的情况。校外的满洲国到处充满了矛盾。行政机关的一把手由中国人担任,但那只是名义上的,实权是由下面的日本人把持着。说起来满洲国却不曾有过国籍法,所以从法理上讲,历史上也就不曾有过任何一个“满洲国国民”。

“可能最终还是想实行日满合并吧。”李先生若无其事地说道。处于如此境地的满洲国,和已经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台湾及朝鲜能够联系在一起,也就不足为奇了。

包括在这里没有提到的人,经历过当时的许多人都提到一个词汇。

那就是孙继武先生指出的日本人的“优越感”。附有这种感觉的“五族协和”,看来也只能是一座海市蜃楼。

我们今后应该怎样建立与外国人共同生活的社会才好呢?在寻求答案之前,我认为首先应该检视自己内心里是否存在有藐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想法存在。

(隈元信一)

◇ 在满洲国建国5年后,日本和中国之间爆发全面战争。此话题请阅读下月特集。

〈外国人208万人〉日本因少子化等原因迎来了人口持续减少的时代。而外国人的增加,仿佛在弥补这个空挡。

旅居的外国人登记者,截至2006年底为188个国家的208万5千人。最近10年间猛增67万人。占日本总人口比率1.6%。按国籍统计,韩国和朝鲜居首位,为59万8千人,而中国迅速增长至56万人,直逼首位。以下依次为巴西、菲律宾。并且,在当今的日本,每二十对夫妇中,就有一对是国际婚姻。丈夫是日本人,妻子是菲律宾人或者是中国人的组合比较多。

◆ 关键词

〈满洲国〉满洲事变以后,日本在其占领的土地上于1932年建立的国家,是日本的傀儡国家,这已成为公认的定论。傀儡即“被操纵的木偶”之意,而作为这具木偶放置其位的是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关东军的如意算盘是,由于清朝是满族建立的王朝,所以在其发祥地让溥仪出任国家元首,也就可以避免来自国际上的谴责。但是,国际联盟并不承认满洲国建国。承认满洲国的,只有日本的同盟国德国、意大利及在太平洋战争中纳入日本势力范围的泰国、缅甸等约20个国家。

总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今天日本面积的3.4倍,包含现在的中国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的一部分地区=参照地图。

满洲国建国时人口为3000万人,1940年时为4200万人。中国人约占90%,然后依次为朝鲜人、蒙古人,日本人为2%左右。日本的平民虽然由建国时的23万人增加至战败时的155万人,但在撤离途中有20多万人命归黄泉。另外,包括在战败前夕应征入伍的开拓团男性在内的军人等60余万人被苏联扣留在西伯利亚,死亡者超过6万人。

〈五族协和与王道乐土〉作为建国理念,满洲国将这两个口号向国内外广为宣传,特别是使日本人如痴如醉,梦想着五族(汉、满洲、蒙古、朝鲜、日本)和睦共生。最早提出这一口号的是由在满洲的民间日本人组织的满洲青年联盟的人们,该团体的负责人中也有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的父亲小泽开作。当时的背景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反日情绪日益高涨,因此,建国之际占总人口不足1%的日本人要想生存下去,也只能极力呼吁“协和”了。

另一个“王道乐土”,即相对于以武力称雄的“霸道”,提倡以德治理的“王道”构筑生活乐园的国家之意。这一理念,在日本通过诉诸武力建立的满洲国进行宣传伊始就充满了矛盾。

〈溥仪〉(1906~1967年) 清朝末代皇帝(宣统皇帝)。姓爱新觉罗。两岁登基,因辛亥革命爆发于1912年退位。在满洲事变期间受日军胁迫至东北,1932年满洲国建国时就任执政,1934年成为皇帝(康德皇帝)。日本投降后被扣押苏联。1950年被中国定为战犯;1959年获特赦,作为一普通公民度完余生。他在自传中写到“关东军好像一个强力高压电源,我好像一个精确灵敏的电动机”。看来他也自知满洲国就是傀儡国家。

〈参考文献〉

作为执笔的参考文献,特别从中选择了10本(作者姓名省略敬称)。

◇ 《从满洲事变到日中战争》(加藤洋子、岩波新书)

◇ 《满洲国与国际联盟》(臼井胜美、吉川弘文馆)

◇ 《战争时期的东亚国际政治》(服部龙二等、中央大学出版部)

◇ 《中国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鹿锡俊、东京大学出版会)

◇ 《“满洲国”见闻记》(希尼著、金森诚也译、讲谈社学术文库)

◇ 《怪胎--满洲国的肖像》(山室信一、中公新书)

◇ 《图说满洲帝国》(太平洋战争研究会、河出书房新社、文库版)

◇ 《我的前半生》上/下(溥仪著、小野忍等译、筑摩文库)

◇ 《中国农民见证的“满洲开拓”之真相》(西田胜、孙继武等、小学馆)

◇ 《所谓满洲究竟是什么?》(中见立夫等、藤原书店)

【照片说明】

原关东军司令部,犹如照搬过来的日本城堡。现在由中共吉林省委使用。(隈元摄于中国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