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零食产地标注处,只写着“进口”... 孩子们吃着“黑户”零食

零食产地标注处,只写着“进口”... 孩子们吃着“黑户”零食

Posted September. 26, 2008 07:35   

한국어

9月25日,首尔西大门区阿岘洞A小学门前。放学之后,张某(8)在文具店花100韩元买“玉米口味的吸吸糖”吃。张某说:“虽然妈妈不让吃,但是因为好吃,所以会偷偷买着吃。”

首尔钟路区桂洞B小学门前情况也与A小学相似。柜台堆满叫不出名字的20多种各色零食。虽然也有部分知名企业的产品,但大多还是由那些零碎商家制造出的产品。

东亚日报进行采访时,问店主哪种零食最受孩子们欢迎。店主摆出16种不同的零食。其价格都在100~200韩元之间,16种都加起来,总额也不超出1800韩元。

最近继中国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担心这些小学生食用的零食。

这些零食几乎都没有注明生产厂家。专家指出:“这些食品才是蓄势待发的‘雷管第二’”

大多数零食的产地都很模糊

本报采访首尔市内20多处小学附近时,发现10~18种零食,大受小学生欢迎。

一半以上的零食,只是将产地注明为“进口”。根本无从知晓是哪国制造。

直接没有标明产地的零食也有不少。据现今农产品质量管理法规定,只有纯粹的国产,才不用注明其产地。但经食品医药品安全厅指出,这些零食原料,90%以上都是进口。就是说,进口原料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扮演”起了国产的角色。

在结束采访时收购的16种零食中,注明材料和食品添加剂产地的只有7种。而其中5种则根本没有注明产地。4种标有进口字样。就是说,材料产地值得信任的零食不足50%。

用低廉的价格,吸引孩子

位于首尔江北区水逾洞的一家文具店店主指出:“就算我们不想卖这些零食,但孩子们会来找。”

其低廉的价位,也是孩子们接触“黑户”零食的重要原因。

崔某(11)同学说:“会用买文具剩下的钱买零食吃。其它同学都会买着吃,如果就我一个人不吃,会很奇怪。”

主妇李善淑(女,首尔恩平区洪恩洞)指出:“因为6岁的女儿吵着要吃零食,就带着她去附近店铺看了一下,结果发现都是一些价钱只在100韩元左右的‘无名’零食。”

商家打马虎眼,政府不予理会

向学校周围文具店或商店提供零食的,都是些零碎的非正规商家,政府则对其根本不予管制。

在3月,出现“老鼠虾条”之后,政府联合保健福祉家族部、农林水产食品部等部门推出了食品综合安全政策。但此政策根本起不了预防作用。

大国家党议员袁熙目则强烈谴责,政府对食品安全松懈的态度,他指出:“从中国回归的食品医药厅公务员明明知道三聚氰胺事件,是于11日发生,但却于18日,才开始着手调查。”

农产食品部则指出:“韩国没有从中国进口过类似婴儿奶粉或雪糕等的乳制品”之后便了事。加上现今农产品质量管理法指出,如原料或半成品需进口,而在连续3年之内,平均每年换3次以上进口国家,就不用标注国家名称,可以写成“进口”。就是说,政府根本无心管理食品安全问题。

专家要求,应彻底改变这种规定,准确注明食品的产地。

零食制造商的生产管理也是个大问题。厂家不注重预防,一旦出现食品事故,就只会出面道个歉草草了事。

在海太公司生产的“misarang,castard”产品中发现三聚氰胺之前,海太集团一直强调“本公司与中国制造三聚氰胺婴儿奶粉的22家公司,毫无关系。”

没有一名海太总公司员工在中国当地工厂常驻,韩国海太公司只是每隔一两个月,访问一次中国海太工厂,并对产品进行检查。

高丽大学食品工学部教授李光元指出:“因为这些零食的主要食用人群是孩子,所以应更加强化产地标明政策,这也是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趋势。应从进口阶段开始着手检查,并新制定一项食品安全标准。”



金润锺 韩尚俊 zozo@donga.com alwaysj@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