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论】产-学联系可创造更多“量身定做型就业岗位”

【社论】产-学联系可创造更多“量身定做型就业岗位”

Posted January. 19, 2010 08:48   

한국어

为了减少中小企业聘用难和青年失业问题,“产业-学校联系型人力培养程序”未能获得显着成果,呈现出了其界限。在中小企业厅雇佣报告书中,专业高中毕业后进入中小企业的毕业生只有47%表示该程序是“正确的选择”这是回答“后悔”(24%)人数的约两倍。 但是“想给学弟们推荐该程序”的回答(43%)比“不想推荐”(57%)低14%。表示会继续在目前的公司上班的人只有28%。

“产-学联系程序”是指,工业高中等专业高中或大专与中小企业签订合约后开发量身定做型教育课程,相应的企业将在毕业前聘用已接受1年教育课程学生的制度。参与企业会给学生提供教育训练费和补助费后再从劳动部雇佣保险基金报销这些费用。从2006年开始正式施行的该制度后,参加该程序的学生和企业在持续增多。 去年更是有66个高中和14个大专等共80个学校的2000多名学生参加了该程序。

虽然看起来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需要改善的课题也很多。 不少年轻人就业后因为对工作岗位失望而调职或准备考入大学。 企业对接受该程序的就业者的满意度也不及期待。

如果想提高产-学联系程序的效果,学校就要强化实务型教育,让学生们尽早感受到在产业现场工作的快乐,企业也要提示未来发展机会。教育技术的同时也要教育职场利益、交流方式等,说明学生们就业后尽早适应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有必要考虑提前学生参与该程序的时间,进行持续性事后管理的方案。 年轻人在就业后遇到挫折的原因中也有我们社会“大学优先”的认识。实现转变社会认识的同时也有必要与e-running系统和网络大学联系等联系起来,进行活用。

与其在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浪费时间,还不如在中小企业开始社会生活,积累工作经验、学习“劳动的价值”,这对本人和社会是更有帮助的。 虽说是“就业冰河期”,但是也有很多优秀的中小企业因为找不着人才而苦恼。政府、企业、学校周密分析产-学联系程序的长短处,并制定补充对策的话可以创造出更多的“量身定做型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