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论】建筑公司结构调整迟缓,国民负担增加

【社论】建筑公司结构调整迟缓,国民负担增加

Posted June. 26, 2010 08:22   

한국어

债权银行对1985家负债超过500亿韩元以上的大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估,认为65家企业应当进行结构调整。这些企业将通过抛售资产或连锁公司,改善企业结构(work out),以减少银行债务。

公共资金管理委员会计划投入2兆8000亿韩元,购买储蓄银行的项目融资(PF)不良债券。前年和去年,公共资金管理委员会曾两次购买共计1兆7000亿韩元规模的不良债券。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购买不良债券的公款又增加了许多。然而,去年进行的两次结构调整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反倒增加了国民的负担。

从2005年起,在低息与房地产势头良好的情况下,储蓄银行争先恐后的为房地产PF发放贷款。2006年年末,贷款总额为45兆3000亿韩元;到了2008年6月末,贷款剧增至78兆韩元。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房地产萧条。这时,应当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政府却一直期待景气恢复,一拖再拖,错失良机。

前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政府曾有机会进行结构调整,但顾及经济不景气及就业岗位不足等问题而延期。6•2地方选举在即,政府因顾及尾随地方建筑公司的结构调整而来的舆论恶化及支持者减少等问题,而再次失去机会。期间,债权银行习惯于收取19%以上的欠款利息,冒着道德风险,减少不良债券的规模,并投入大规模的公款。然而,金融当局却对此放任不管,其责任重大。

金融当局和债权银行应当坚守结构调整的原则,不应重蹈覆辙。17日,李明博总统在紧急经济对策会议中强调,“毫无责任的进军住宅市场的建筑公司,造成较大负担的,应当追究其道德责任。”但是,这一方针似乎为时过晚。若回避进行结构调整的话,将来将会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决不能像去年一样,顾及结构稳健性恶化而延迟某些企业退出的时间。即便是为了维持金融机构的资产稳健性,也不能错失这一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