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菲利宾童话里的似织螽比蚂蚁更明智”

Posted July. 06, 2012 08:07   

한국어

不管是对人还是国家,一旦有所了解的话,与其关系会变得很亲密。在国立儿童民俗博物馆里,正在进行‘多文化篮子’课程的正是嫁到韩国的菲律宾女子朴某(39岁,菲利宾),她正在传授多文化时代的生存秘诀。

‘多文化篮子’课程是通过揭开含有越南,蒙古,菲律宾的衣裳,饮食,交通手段等模型的篮子学习各国文化的过程。通过与韩国文化的比较,提高对不同文化的理解程度。朴某从今年3月份开始,每周三给学生介绍故国菲律宾。

她在菲律宾上大学的时候,遇到了当时作为韩国国际协力团团员去菲律宾的现任丈夫,并且两人开始了热恋。2002年,她为了更深地了解韩国到延世大学留学,次年结婚。现在是梨花女子大学亚洲女性学中心研究员,并且抽空教孩子。

“遇到陌生的,当然会警惕。当时,我第一次看到辣白菜的时候,觉得有种异味,根本吃不下去。同样,韩国人也是如果第一次接触菲律宾文化,只能会觉得很陌生。

她的课程侧重点放在说明多种不同文化的产生背景。‘蚂蚁和似织螽’寓言是其中一个例子。在韩国蚂蚁被评为勤劳的工人,但在菲律宾,认为休息在炎热天气中的似织螽更为明智。朴某笑着说,在菲律宾样这样炎热的国家,如果工作得像蚂蚁一样的话,肯定会没命的。

同样精通韩国文化的朴某,通过讲述两国文化的相同之处来帮助学员的理解。比如,菲律宾的芭新(音译)就像韩国的杂菜,巴哈格(音译)很像韩国的头巾或围巾。

听课前后孩子的变化让人惊讶。在上课之前,如果让孩子们写出提到菲律宾时会想到的词语,大部分孩子都会写菠萝,香蕉,黑肤色,语言进修等词语。但听完课之后,会写出巴哈格(音译)等词语。如果了解菲律宾文化的话,人们会很自然地接受‘不同’。朴某强调,无知带来差别。

朴某还建议,韩国的多文化教育也需要修改。“并非有何区别,而要告知为何产生此种差异。还有,别忘了要使用不含偏见的中性词。”



禹经任 woohaha@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