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转移目标的“黑色消费者”

Posted March. 04, 2014 03:00   

한국어

“也就是没拿刀,跟强盗没有两样。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大喊大叫,而且百般威胁,这谁能受得了啊。”

上月,一家中小服装企业的店里来了50多岁女性A某,开口第一句就拔高了声音。一边说“卖这类衣服,所以只能是中小企业”,一边把购物袋扔在了收款处。购物袋装有起球的冬季外套。是现在已经下架的3年前的商品。不管怎么解释“只能在购买后10天内换货或退款”的规定,愣是说不通。她威胁说:“因为是中小企业,对顾客的服务简直是一塌糊涂。如果不退款就要发到网上。” 最终企业只能给退款。

为了从企业获得金钱利益而把恶意投诉当做职业的“黑色消费者”们正在涌向中小企业。“黑色消费者”成为社会性问题后,大企业们采取了分析恶意投诉方式、培训内部职员、安排专人接待“黑色消费者”等反击措施。于是“黑色消费者”把目光盯在对应方案不完善的中小企业。

最近中小企业产品专卖场所——首尔阳川区木洞幸福百货商店信访商谈室被一周两三件的恶意投诉折磨。去年还是平均一个月也就一两件,最近却在迅速增加。该百货商店相关人士表示:“过了质量保证期限或有明显的使用痕迹,却要求退款。或者外部消费者团体已经下了没有问题的结论,对这种商品的恶意投诉正在增加。”他指出:“可能是因为中小企业‘亲切接待’外,没有其它应对手段,所以更加变本加厉。”

中小企业的品牌认知度相对较低,因此只要有一篇否定文章在网上公告栏或社会网络服务(SNS)上,就可能受到打击。另外,企业规模小,很难安排专人接待“黑色消费者”,而大部分依赖口碑营销,因此面对“黑色消费者”的威胁,更是脆弱。

绿色消费者团体局长李株勋表示:“就算为了解决一两件恶意投诉问题,花费几个月的时间,从法律上澄清自己的清白,但是这期间中小企业的形象早就会被破坏。”他还表示:“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应对能力低下,而且具有很强的低调处理恶意投诉的倾向。‘黑色消费者’就是抓住了这一点。”

国内大多中小企业都不具有像样的应对“黑色消费者”的对策。据韩国商会调查去年经历不当要求的203个中小企业结果显示,83.7%的企业“无奈接受恶性投诉”。这个比例与“通过法律积极应对”(14.3%)相比高5倍以上。即便损失增多,也只能无奈接受恶意投诉的理由是“破坏企业形象”(90%),这一答案居最多。

专家们认为,中小企业亟需共同建立惯常“黑色消费者”数据库,并制定共同对应方案。” 建国大学消费者信息系李胜新教授表示:“最近‘黑色消费者’们通过网上社区见面,共享手法或进行有组织活动等变得越来越周密了。”他指出:“中小企业有必要共享惯常‘黑色消费者’的信息和针对各种行动类型的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