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走进韩国南大门市场,仿佛看到韩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走进韩国南大门市场,仿佛看到韩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Posted March. 06, 2014 03:31   

한국어

“崇礼门前的店铺在凌晨就开始迎接客人,七牌市场里人们的交谈声从城外就能听见。看见丫头们这么晚才拿着篮子赶到集市,她们还会买到新鲜的鱼肉吗?”(茶山 丁若镛《春日东川杂诗》)

南大门市场位于首尔市的钟鼓附近,是韩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市场。这里聚集了近1700余种商品的约1万个店铺,每天平均会接待近40万名客人。南大门市场里应有尽有,品种齐全。首尔历史博物馆最近发行了名为《首尔生活文化资料调查—南大门市场》的期刊,向人们介绍了南大门市场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

南大门(崇礼门)周边 从朝鲜建国开始就受到了附近的钟路市廛行廊的影响而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集市。而形成了正规的市场则是在经历了壬辰倭乱和丙子胡乱之后。据朝鲜后期人文地理丛书《东国余地备注》记载,汉阳共有集市贸易4处,分别为今日的钟阁附近的钟楼街上,钟路4街附近的梨峴,西小门外的昭義門外市场,和南大门的七牌市场。

七牌这个名称原本是称呼王的护卫军,所属御营厅的将士们的。因为他们的哨所就在南大门市场的附近,因此南大门市场就以七牌相称。当时他们在南大门市场大批购入了食盐,瓷器, 稻草,荆条,竹子制品和鱼酱。

经历过混战历史的南大门市场于1897年,以都市近代化产业之一的名义被正式设立。并在宣惠厅仓库的地基基础上建立了仓内市场。仓内市场就位于现在南大门市场的A座与B座之间。博物馆学艺研究员尹南律称:“具有近代性质的常立市场与每天凌晨开业的早市不同,它是最早产生的。”开放港口之后,海外的商人就大量涌进韩国。1907年的商人中大约有50%是朝鲜人,30%是日本人,20%是中国人。当时,相比规模近两倍大的东大门市场,南大门市场的交易额甚至达到了东大门市场的2.6倍。

曾经无比繁荣的南大门市场也经历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强占时期。朝鲜总督府于1914年颁布了《市场法规》,以旧式市场为由,试图解散南大门市场。或许是命运开的玩笑,南大门市场之所以能在今天依旧繁盛,还要多亏亲日派人士。卖国奴宋炳准(1858~1925)争取到了朝鲜农业公司的经营权,并拦截下了解散南大门市场的命令,取而代之的是收取了大量的地盘租金。从这以后,南大门市场在日本官僚和企业家的管理下,有了营业的权利。

韩国光复之后,南大门市场又经历了第二个低谷。经历了6.25战争,并且在1954年的大火灾中南大门市场的近1000余商铺被烧毁,明洞流派黑社会组织还不停的压榨着商人们。于1922年出生的严复在大火灾中就私吞了全国的捐款。1957年,首尔市将经营权转让给南大门市场商人联合会,从此商人们受压迫的日子终于落下帷幕。

在此之后,南大门市场不断发展,还一度被叫做“美国佬市场”和“鬼怪市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称呼,是因为南大门市场就像鬼怪的法器,无论你需要什么都能变出来,另外为了躲避打私办的检查,会在一转眼功夫就消失不见。1967年,东亚日报的《胡言乱语》版块刊登了一位外国舆论家,将南大门市场翻译成了“恶魔的洞穴”。而南大门市场收纳了许多越过三八线来到韩国的流浪汉,于是又被称为“父母市场”

1968年,南大门市场再次遭受火灾的侵害,但却迅速恢复原貌,最终以现在的面貌展示在众人面前。1980年代,形成了有着厨房用品丝绸麻布的工艺品胡同,专卖店也将贩卖重心转移到了市场中。学艺教授尹某称:“从1990年起,受到外换危机和东大门市场的威胁,南大门市场也度过了一定的艰难时期,但是南大门市场以其传统的风格和影响力,成为了韩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