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化遗产厅30日表示,决定将光化门匾额恢复成其本来颜色“黑地金字”。因此,有人指出,文化遗产厅应该反省一下此前多次对文化遗产研究者和市民团体的意见置之不理,并固执于错误决定的过程。
当天,文化遗产厅在首尔中区韩国之家举行了座谈会,并表示,“制作了实验用匾额,并在1年时间内完成了像以前的照片一样用玻璃底片进行拍摄的科学分析和实验。光化门匾额是在黑地上印上金箔字这一点被查清了。”
事实上,文化遗产厅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一直无视媒体和市民团体等反复提出的“不实考证”疑惑。
提出的关于匾额颜色的问题,可以追溯到13年前的2005年。时任文化遗产厅厅长俞弘浚称,复原了朝鲜末期的训练大将任泰瑛的匾额字体,并公开了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的1916年光化门照片。该照片像现在挂着的匾额一样底色看起来很亮。
但是,写有书《关于离开原位的文化遗产的调查报告》等的文化遗产研究者李淳宇(音)表示,“在比《朝鲜古籍图谱》等资料更早之前拍摄的照片中,字体的痕迹和颜色很明显,因此很难接受”,提出了疑惑。对此,文化遗产厅回应表示,“玻璃底片通过数码原色分解得到了确认,但匾额和字体的颜色则是眼下无法确认的事项。”这等于承认了,照片是用数字技术修改过的,但本来颜色就不大清楚了。
尽管如此,文化遗产厅仍在缺少正确考证的情况下于2010年8月把光化门匾额复原为“白地黑字”。当年7月举行的匾额复原工作委员会也没有表明其根据。
对此,专家们指出,“景福宫等宫殿的殿阁和城郭城门的匾额大都是黑地。进行了错误的复原。”本报也在2011年11月的报道中指出,“有人指出,在没有彻底的考证和研究的情况下,定下了匾额颜色. … 专家们大部分人都认为‘应是黑地白字或黑地金字’。”
文化遗产厅在2012年进行了2次“匾额颜色研究咨询会议”,但是仍然坚持了现有的决定。当年2月的第一次咨询会议上,虽然出现了“(字体)当初是金箔字,但因风化作用的影响变黑了”的少数意见,但被置之不理。同年10月,文化遗产厅在第二次咨询会议上表示“因为是王的生活空间的底色,所以没有涂金漆”,提出了缺乏根据的理由。
随着媒体和市民团体的指责不断,文化遗产厅于2014年6月举行了第3次咨询会议。当时,照片领域的专家提出了“无法判断底色是白色”的意见,但文化遗产厅到了这会儿仍没有进行用照片来验证匾额颜色的实验。
文化遗产厅决定从原点开始重新研究匾额颜色,是从“寻找文化遗产的原位”的代表惠文在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国家人类学资料保管所”中找到了1893年左右拍摄的光化门照片,并在2016年2月公开后开始的。照片中的匾额在昏黑的底色上明亮的字体十分显眼。文化遗产厅在被问到为何这么晚才进行验证实验的原因时表示,“因为在史密森尼博物馆的照片出现之前,并没有考证资料。”但事实上,暗示匾额颜色昏黑、字体明亮的资料,在此之前也有不少。
文化遗产厅表示,将用现代颜料和传统颜料分别对实验用匾额进行上漆,比较优缺点后,将于明年上半年在黑地上用金箔字体描绘实际匾额。
趙鍾燁 jjj@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