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韩国时隔7年重新夺回“造船第一”,解决海洋成套设备低迷是课题

韩国时隔7年重新夺回“造船第一”,解决海洋成套设备低迷是课题

Posted January. 01, 2019 07:56   

Updated January. 01, 2019 07:56

한국어

“再次站起来,成为世界第一的造船海洋。”

这是现代重工业在2019年在公司内部选定的口号。意思是要走出不景气的隧道,在新的一年里成为世界第一的造船国家。

2018年对于韩国造船业界来说是意义深远的一年。2012年将“世界造船第一”(以订单量为准)的交椅让给中国后,时隔6年重新夺回了世界第一的头衔。虽然去年世界船舶订货量达到2007年的顶点、2600万CGT(修正总吨位)的28%左右,仍然处于不景气状态,但即使如此,重新夺回订单量第一,仍然是意义重大的成果。

○“等待新春”

2018年最后一天,大宇造船海洋巨济造船厂的7个船坞(造船车间)也全部忙于造船。现代重工业去年实现了132亿美元(约146718亿韩元)的订单额目标。这比2017年度的订单额(99亿美元)增加了近40%。12月31日,三星重工业也接到了一艘价值2090亿韩元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订单,实现了2018年目标的80%。现代重工业的相关人士表示:“虽然还不及2011-2015年平均订单额189亿美元(约210073亿韩元),但如果继续保持最近的增长趋势,期待造船业界很快就能迎来春天。”

韩国造船三大公司在尤其需要高级技术的高附加价值船舶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市场崭露头角。去年全世界订购的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共有59艘,现代重工业集团承揽了其中24艘(包括三湖重工业12艘),大宇造船海洋承揽了17艘,三星重工业承揽了18艘。三星重工业在今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也接到了1艘2090亿韩元规模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订单。

相反,中国造船业却步履蹒跚。因为,以廉价劳动力成本为基础的价格竞争力自2000年以后超越韩国迅速发展,但在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同时,在质量和技术方面落后于韩国。据造船业界透露,去年连一艘船的订单都没有拿到的中国造船厂约占70%。

○课题依然堆积如山

专家一致认为,造船业确实出现了反弹,但认为完全复苏为时尚早。也就是说,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现代重工业共同代表韩英硕、贾三贤(均为音译)在送年讲话中强调:“尽管订货市场还完全恢复,我们就完成了目标,但仍然面临确保海洋工厂活计、改善造船收益等课题。”

虽然造船公司正在减少人力、冻结工资,进行结构调整,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节约费用。特别是海洋成套设备领域预计仍将继续苦战。去年韩国国内造船厂获得海洋成套设备订单的只有现代重工业一家,“国王码头”订单的规模达4.5亿美元(约5004亿韩元)。某大型造船厂相关人士表示:“只有油价稳定,订货方才会考虑费用等因素进行订货,但油价忽高忽低,似乎对海洋成套设备的订货产生了负面影响。韩国造船公司的人工费高也是阻碍订单的重要因素。”韩国造船海洋成套设备协会常务郑锡柱(音译)表示:“海洋成套设备的订单情况非常不好。我认为,要想恢复,是不是还要等一段时间?”

中小造船厂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韩国造船海洋器材工业协同组合常务姜在钟(音译)表示:“大型造船公司承揽了许多高附加值船舶的订单,在新的一年里也会加快正常化速度,但与中国竞争的中小造船公司的困难状况将会持续下去。”接着他又说:“中小造船公司因为财政状况不好,很难拿到海外订单,而且散装船等不需要太多技术力量的船舶,中国制造价格更加便宜,所以订单都跑到中国去了。”


卞钟国记者、金道炯记者 bjk@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