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壬辰倭乱初期的事情。朝鲜朝廷因为没有关于倭军的情报而苦恼。虽然向明朝请求援军,却不知道倭军的大致兵力。改变立场想想看,明朝即使想派遣援军,也不了解倭军的势力,不知道该派兵多少才好。
当时被倭军俘虏的一名乡吏带着重要情报逃了出来。此人是处世高手,在被倭军抓获后,努力工作,赢得了信任。他与敌军相处得很好,在与负责军粮的倭军交谈时,听到了一天消耗的大米有多少。把它除以一顿饭,就得出了倭军的全部兵力。
倭军将领在朝方使节来访时悄悄释放了他。回来后,他向朝鲜政府报告了自己带回的情报。宣祖试图从他那里得到尽可能多的信息,但遭到了大臣们的拒绝。朝鲜军法中没有被敌人俘虏的概念。不死而降为俘虏的,将被处以死刑。大臣们闹着要赶快杀死他。宣祖予以劝阻,认为起码要先拿到情报才能杀他,也没有用。那个乡吏迅速被处死。
为何如此急于处决?在国家存亡的危机中,朝廷大臣们不可能缺乏危机感、没有拯救国家的意志或想法过短。
剩下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认为尽快杀死这名乡吏是带领战争取得胜利的最好手段。换句话说,他们认为,证明我军不能向敌人投降,对投降者没有宽恕的事实比那一丁点儿(?)情报更为重要。
屈服于强大的敌军的威胁而投降的人可能会层出不穷,这种恐惧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想到如果认为这样的判断是出自理念、信条、价值而不是现实,则令人不寒而栗。在个人的生活里,相比不值一提的现实利益,优先追求价值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值得尊敬的部分。但国家经营却是现实。国际关系和战争是更加激烈的现实。如果只强调价值和精神,只会把国家和百姓推向不负责任的苦难。 历史学家
李恩澤 nab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