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贤振的LA道奇队是“国民球队”。最近几年间,为了祈愿柳贤振的胜利,连他的队友们也熟知的国内球迷越来越多。最近,在道奇队有一名叫做“科迪•贝林泽”的击球手最为火热。很早就传出“MVP是囊中之物”。
并不是瞎咋呼。贝林泽在本垒打、击球率、打点、出垒率、长打力等几乎所有打击指标方面都占据了第一位。只要击中球就是本垒打或安打。他发动全身的力量扭转身体挥棒。就像把衣服拧干一样,就这样扭转身体。这是为了在击球上装载更多的力量。可怕的是这种极端的挥杆方式还安装了准确性。这简直违反常理。所以第一也不是单纯的第一。从开幕到4月为止,他共击出了14个本垒打,这是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历史最多记录。同期打点(37个)也是新纪录。击球率超过4成。
贝林泽并不是引人注目的新星。 经过二流职业联赛,2017年被召入美国职棒大联盟,当年轰出39个本垒打而备受关注。但是去年他仅击出了25个本垒打,声势渐渐退去。特别是随着在重大比赛中暴露出弱点,出现下降势头的可能性很大。幸运的是他遇见了去年年末上任的击球教练罗伯特•范•斯科约克。斯科约克教练从击球姿势(击球时双脚的位置)和握法(握球棒的姿势)上抓住了微妙的矫正点。
贝林泽的转型也让人吃惊,更让人吃惊的是斯科约克的经历。大学两年的打球经历是他的全部的选手职业经历。无论是作为球员还是教练,他甚至都没有经历过二流职业联赛(更别说顶级)。在私设讲习所教击球手维持生计。渐渐地他开始有了“实力好”的口碑,并逐渐成为豪门球队道奇队的击球教练。也不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今年才32岁。他甚至比贾斯汀•特纳这样的选手都要年轻。破格的连续。
正如史蒂夫•乔布斯的苹果神话始于车库一样,斯科约克教练的革新也扎根于仓库。他的老师克雷格•沃伦布洛克20年前在洛杉矶附近的一座仓库里开办了讲习所,对运动员的击球姿势进行矫正。沃伦布洛克在大学时期作为棒球选手征战1年已是他全部的选手职业经历。他追随了1941年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最后一名4成击球手泰德•威廉姆斯长久以来的击球理论。挥棒时把球棒和球贴在一起的时间尽量延长,向上击打。为此引进录像分析技法的就是革新。斯科约克曾是他的门生,他将这方面的技巧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代表作是让面临退出危机的J D马丁内斯成为波士顿红袜队的招牌击球手。
斯科约克教练的革新创造固然了不起,但我认为道奇队总经理安德鲁•弗里德曼的革新接受程度更高。在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中,作为主要职务的击球教练要有华丽的选手经历。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定。 在斯科约克当选球队的击球教练时,内部阻力应该不小。再加上道奇队在去年国家联盟球队本垒打排行榜上排名第一。没有理由否定现有的教练组。不过,弗里德曼追求的是更高的完成度,这个艰难的过程就交给了非制度圈的课外老师。他的创新接纳给美国职棒大联盟带来了新鲜的冲击,也预示着新的层面的棒球。
我们的棒球如此,我们的社会也在一定程度上高度化了,但始终无法前进。大量引进以美国职棒大联盟、硅谷为代表的美国创新,但却没有成功的例子。专家指出,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只是模仿创新的外形,缺乏对创新文化的省察。尤其在接受革新方面,僵硬的文化令人遗憾。比起革新的内容,我们更重视革新主体的招牌。因此,艰难创造的创新也容易被埋没,创新创出就更遥远了。从一个叫贝林泽的怪物诞生的过程来看,我们的社会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李恩澤 nab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