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广播和数字的力量

Posted August. 03, 2019 07:28   

Updated August. 03, 2019 07:28

한국어

电视媒体的竞争力来源于收视率。天天接受“成绩单”,打实战,只有“干得好的家伙”才能生存下来,形成实力本位的组织文化。一般人只知道家庭收视率的情况很多。在电视台,不仅以具有购买力的人口为对象,还通过目标收视率、到达率(观众流入率)和平均收视时间比率(观众看节目分量的多少)等细节项目,详细了解观众的动向和喜好。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播相结合,在收视形态的测定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最简单、最具有象征意义的变化是YouTube上的“喜欢”按钮。这个按钮和回帖是制作者和观看者之间的直接联系,即对话渠道。以前,很难见到创作者和观众直接见面沟通。

 具有更高层次和“破坏性”力量的变化是大数据的使用。数字技术可以实时处理频道移动、跨越场面等观众形态和包含其理由的大规模数据。其结果是,突破了由于费用和时间问题,只能利用取样而不是全数调查(complete enumeration)的现有收视率调查方式的限制。专家将大数据技术的特点概括为“4V”。即大容量(Volume)和快速(Velocity)、数据的多样性(Variety)、新价值(Value)。

 大数据的使用已经借助Netflix、亚马逊、YouTube等在线视频服务(OTT)等企业逐渐成为现实。被评价为走在该领域最前沿的Netflix制作了在世界上最早利用大数据的电视剧《纸牌屋》。Netflix团队分析了观众喜欢什么样的演员和题材、想重看什么、在哪些场面中会停止观看等。接着以同样的方式推出《十三个原因》(13 Reasons Why)和《超胆侠》(Daredevil)等电视剧。

 Netflix还引入了“A/B Testing”方式,即,将主页设计、选择按钮形状等与广播相关的所有东西制作成A和B两种套餐,比较业绩后做出决定。通过这种方式,节目收视率比以前提高了20~30%。

 这些方式迟早会被广播局和节目制作公司等现有事业者采用。因为现在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点播型视频(VOD)等数码内容物收集数据。数据革新最终会带来节目水准平均提高的积极结果。

 当然,肯定也有人不同意。也可能有人会反驳说,广播等艺术不是机械数字,而是来自人类的感性和天才性。

 但是这样想会怎么样呢?我认为,包括广播在内的交流的本质是自我和他我的区分。 沟通是将我的意思传达给你的过程。如果通过数据分析,知道我和你是不一样的,同时知道别人想要的东西,这样是不是能更有效的交流和制作出高质量的内容?

 另外,广播从基本来说属于群众艺术。要理解大众的感性,一起呼吸。在这种背景下,我觉得从事广播工作的人,不应该忘记“看眼色”。因为要不断地读懂观众的内心,不要错过世界的变化。大数据其实也是“看数字化的眼色”。如果没有“看眼色”,广播这一题材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发展。


申武庆记者 yes@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