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在捷克和奥地利朝圣者很容易受累。可见,天命是很重要的。只要游览主要景点,恩宠就会纷至沓来。但是就像自助餐一样,不知道吃了什么。今天面对面的教堂不是昨天见到的教堂,连自保都很困难。
即便如此,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到处都是适合自己的宝石。 回顾生与死的界限,还可以预测21世纪修道院的流向。但请记住一点。时间紧的话可以跳过去,请仔细走。千万不要错过草的味道、石墙的气味。
○ 孩子依旧,人骨也在
那就是解除武装。在严肃的教堂里嘴角上扬。没想到只有45厘米的小雕像竟如此温馨。
“布拉格婴儿耶稣”其实位置很模糊。在旅游核心区老城区乘坐有轨电车行驶四五个区域。如果不是天主教徒,很难将其视为必经之路。但是,如果遇到的话,你一定会觉得来对了。在2楼展示的韩服也很可爱。婴儿耶稣像芭比娃娃一样适时换衣服。
为什么那么忐忑不安呢?教皇本笃十六世(2009年)说:“上帝用婴儿的样子来展现你的亲密。”保拉神父也点头表示同意。“虽然审判和牺牲都很崇高,但耶稣的爱并不仅仅是这些。是不是被婴儿的纯真、人性化的形象吸引住了呢?”
还有一点。掌管教堂的加尔默罗会从1971年开始帮助中非共和国的儿童。他们还运营着幼儿园和学校。如此践行深意,光环犹在。据说,婴儿耶稣是17世纪在西班牙创造的。但是婴儿耶稣更适合照亮未来。
而位于库特纳霍拉的“塞德莱茨骷髅教堂”则完全处于极端。一进门就让人皱眉头。没完没了的人骨。像金字塔一样堆积的骨头坟墓就是这样。用头盖骨装饰图案到底是怎样一种低级趣味?
但是,让我们展开一段空想的翅膀吧。据介绍,这些骷髅主要是从14世纪死于黑死病的3万多具尸体身上收拾整理的。在痛苦中渴望求援到最后。圣堂是“上帝之家”。也没有为人类准备卫生间。如果在那里无论贫富贵贱都可以得到依托,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祝福的呢?教堂上刻的“请记住死亡(Memento mori)”已不再有效。他们超越生死,用生命换来了永远的安身之所。
○ 威士忌和葡萄酒,还有……
在奥地利看到的两个修道院则多少有些生硬。王室建筑风格宏伟华丽。原本期待默想和朴素,结果令人失望。
距维也纳约79公里的“圣本笃梅尔克修道院”尤其热闹。该建筑作为翁贝托•艾科(1932~2016年)小说《玫瑰的名字》的灵感来源之一而闻名。修道院甚至运营着900多人修习的著名私立学校。在学生和游客的浪潮中,修道者寥寥无几。
这片土地的守护星利奥波德三世建造的“奥斯定会克洛斯特新堡修道院”也差不多。像王宫或大型博物馆。当然有很多东西可以看,很好…说实话,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修道院酿的威士忌和红酒。
但这种“开放性”绝对是不可忽视的美德。把门关上,只要自己明白有什么用?克洛斯特新堡10%以上的葡萄酒收入用于社会事业。支持年轻美术家的“圣利奥波德和平奖”也由修道院主持。开放的宗教越来越强大。
梅尔克也与时俱进。负责文化旅游的马丁•洛特内德神父说:“无论是非天主教徒,还是伊斯兰教徒,都可以参加修道院体验项目。学校在录取新生时也不讲宗教。”威士忌像蜂蜜一样变得甜甜的。
丁陽煥 ray@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