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山真男(1914~1996年)将日本江户时代著名思想家兼儒学大家荻生徂徕(1666~1728年)和马基雅维利放到一起比较。这是在被称为日本“政治学界的天皇”丸山1952年出版的《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金锡根译•原木出版社•1995年)一书中提到的。
丸山在书中重点提到了荻生徂徕的以下言论。“......当了君主的人要有以下觉悟,纵然是不合乎道理或让人嗤之以鼻的事情,只要能让百姓感到舒心,任何事情都要甘心去做。”据丸山透露,这段话是“为了使百姓感到舒服的政治目的,即使有悖道理,也不会成为问题。这分明是儒教道德的价值转换。”而且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君主)但又不能不顾恶德而统治,在那种情况下,甘愿受毁于诽谤也不应犹豫。”
换言之,荻生徂徕坚决否认朱子理学将个人道德延伸到政治决策,这一点与马基雅维利是相通的。政治和道德的分离象征着近代政治,而荻生徂徕已经向现实政治(Realpolitik)迈出了一步。当时,朝鲜正在就礼讼问题展开争论。
荻生徂徕于1727年创作的《政谈》对回答当时幕府将军德川吉宗的咨询的政见进行了汇总。该著作摆脱朱子理学的空理空谈,以现实(而非伦理)为基础,对政治、经济、官吏的任用和待遇、社会秩序等4个主题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解读。
书中还记载了丸山称“胚胎日本的近代”,“发现政治”并极力称颂荻生徂徕的事例之一。讲述了饱受贫穷和饥荒折磨,流离失所后最终抛弃单身母亲的僧侣“道入”的故事。对于对他的处罚,其他家臣都表示:“没有抛弃母亲的想法。没有违背儒教伦理。”但荻生徂徕却回答称,应该严格追究那些制造类似道入案例的地区的行政管理者和高级官员的责任。
閔東龍 mindy@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