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是属于普契尼歌剧《波希米亚人(La bohème)》的季节。四幕中的前两幕以平安夜为背景,因此每年年末在世界各地都会举行《波希米亚人》演出。国立歌剧团也将于1日在光州文化艺术会馆,11~12日在首尔艺术殿堂歌剧剧场,23~24日在安东文化艺术殿堂舞台举行《波希米亚人》演出。
听完《波希米亚人》第一幕的听众们,对四幕的音乐也会耳熟能详。女主人绣花女公咪咪带着疼痛的身体回到了恋人诗人鲁道夫的寄宿房,朋友们都主动回避了。这时管弦乐上第一幕的旋律按目录流淌开来。在第一幕中,寄宿生们吵闹玩耍的场面的音乐低沉地播放出来后,鲁道夫和咪咪陷入爱河的第一幕二重唱的主旋律凄然地响起。为什么第一幕音乐会再次登场呢?
在这个场面之前朋友们出去,房间变得安静了。意识模糊的咪咪随着精神的恢复,周围也进入了视线。虽然离开了,但熟悉的地方。恋人的朋友们吵吵闹闹,营造出各种愉快气氛的地方,让人印象深刻。也会想起和恋人的初次见面吧。普契尼通过回忆第一幕的旋律,悲凉地表现了在一个女人心中流淌的场面。
对普契尼这样在结尾部分传唤第一部分旋律并不是第一次。从他的第一部歌剧《维利》开始就是如此。前半部分是祈愿旅行平安的祈祷旋律,后半部分是男主人公在后悔中呐喊的旋律。作曲家的意图是什么呢?
普契尼年轻时喜欢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对瓦格纳的“诱导动机(Leitmotiv)”技法也很感兴趣。诱导动机是指描述特定人物或事件的短暂旋律特征。如果再次出现“齐格弗里德”这一人物登场时出现的旋律或音乐动机,就可以推测出“齐格弗里德”会再次出现。
普契尼虽然也受到了影响,但是没有必要对某个人物或事件进行一对一的应对。仅让出现在前面的旋律再次登场,就对重新唤起之前场面中的事件或氛围起到了效果。
这与普契尼喜欢的剧情梗概有关。《维利》、《波希米亚人》、《蝴蝶夫人》等代表作的共同点就是有“普契尼公式”的存在。①第一幕中男女主人公坠入爱河。②爱情面临危机,男人不负责任或无能。③漫长的离别时间。④男女(大部分和第一幕在同一地点)再次相遇,但是女主人公却因病或背叛的伤痛而结束人生。
普契尼在讲述这些故事时,在心痛欲绝的后半部再次演唱第一幕中出现的幸福场面的音乐,让观众切身感受到这期间流逝的时间和痛苦的现实,并引出眼泪。因此,普契尼被评为“但丁的忠实后辈”。
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比普契尼早6世纪的但丁借《新曲》地狱篇的登场人物弗朗西斯卡之口说:“没有比在痛苦的现在回想幸福的过去更悲伤的事情了。”普契尼在最后一幕回忆第一幕的动机时,对比过去幸福的技法让人想起弗朗西斯卡的独白。《波希米亚人》是普契尼这种公式被有效发挥的作品。
刘润钟=文化专门记者 gustav@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