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身在京都/听到布谷鸟鸣/依然会向往京都”,这是17世纪日本诗人松尾芭蕉的定型诗、俳句。他用3句17字音诠释了对城市的依恋之情,其手法非同寻常。有这样满是俳句的英语小说。澳大利亚作家理查德•弗拉纳根的布克奖获奖作品《通往远北的狭窄道路》就是如此。连题目都使用了诗人芭蕉的游记题目。
乍一看像是对日本传统文学的赞美,但事实并非如此。小说描述了二战期间在缅甸丛林中被动员建设“死亡铁路”的澳大利亚战俘们所处的真实情况。日本人的残酷性超乎想象。俘虏们被打死,饿死,得病死。有的军官在其中还吟唱松尾芭蕉的俳句,然后将其变形。“即便身在满洲国/看到脖子/依然会想念满洲国。”看到人就会先观察将被自己的军刀砍的脖子的日本军人的样子令人毛骨悚然。
小说中出现俳句的理由非常明确。这是为了将这种美丽与疯狂形成对比。把军人逼向疯狂的是当代日本“知识分子、宗教领导人、艺术家、媒体人士、政治家们所营造的理念”。一方面是创造俳句的文化,另一方面是让其蒙羞的理念。恶劣的日本军人或他们的帮凶就是这一理念的牺牲者。作家见到的他们是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抱歉、感到罪恶感和羞耻感的“人”。曾是战俘的作家父亲听到这个故事后,不再记得噩梦般的过去。虽然难以置信,但实际记忆被抹去了。虽然没有原谅他们,但因他们的人性和道歉的话已经变得自由了。不知是不是从父亲那里得到了启发,作者在再现日军残酷暴力的同时,不失去对人类的信任,从人性层面看待他们,而不是从憎恶的角度看待他们。宽容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