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在月光下扛着锄头,穿过狭窄的草丛回家。由于是开垦荒地,整天锄地的辛苦工作,但不知为何显得很悠闲。只要我的愿望没有违背,我就不在乎杂草比豆苗更茂盛,也不在乎晚露沾湿衣角。(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人的愿望是什么呢?希望能顺利度过平时梦想的田园生活。这与为了财富和权势坚守官职,不停地向前奔跑的其他士大夫的生活截然不同。当时,诗人任职不到三个月时间里就放弃了统治一个地方的县令。名义是不为五斗米的俸禄屈膝,但在此之前,他也有过五六次辞职和回乡的经验。这足以证明,他在追随世俗习惯享受富足、承受不便和贫困、获得精神上的平静等问题上产生了矛盾。
得益于门第主义的社会风气,诗人在仕途上没有任何障碍的情况下,毅然决然要过田园生活。这从他认为官职生活是“长期被关在笼子里(久在樊笼里)”的想法中可以看出。直到离开笼子后,他才切身感受到“院子里没有世界的繁杂,空房间里充满闲情(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此后,诗人以“即使读经典,也不要深究其含义,只要大致理解就可以(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悠闲心情,充分享受了田园生活的闲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