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18日,他逗留在印度的一个村庄。这里生活着底层中的底层,他人中的他人贱民。那些人找到他说,希望能获得一小块土地。他只能答应把他们的请愿书转交给州政府,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但当时在场的某人说要让出100英亩(约40.5万平方米)的土地。这是意料之外的事情。感动得让人怀疑这是否是上天的启示。这就是他那天晚上睡不着的原因。无论如何都想延续那耀眼的感动。
印度人的老师维诺巴•巴韦(Vinobha Bhave)从第二天开始向欢迎他的人要土地,而不是花束。“富儋(Bhoodan•赠地)”运动(印度的捐地运动)就是这样开始的。那是他五十岁的时候。“Bhoodan”是梵文中意味着土地的“富”和意味着分享的“儋(担的古字)”的合成词。他走啊走,继续着富儋运动。
他认为穷人是“有着穷人形象的神”。所以他对他的信徒说:“如果有四个家人,就把穷人当作第五个家人,给他神的份儿。”难道我们要让神挨饿的事情发生吗?“在我们面前有挨饿的神。他挤牛奶却不能喝牛奶,在水果农场工作却不能吃水果,在麦田里工作却仍在挨饿。连遮住头的屋顶都没有。如此饥饿,饥渴,无家可归的神站在我们面前。”
他展开的运动是向人们传播“给我东西吃,给我衣服穿。我在寒冷中瑟瑟发抖”的穷神的诉苦的运动。虽然包揽了世界上所有的脏活,但却得不到人的待遇的贱民们的痛苦就是神的痛苦,他们的眼泪就是神的眼泪。他走得脚起泡,真的是为了擦拭神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