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18世纪的白瓷旁放着20世纪金焕基的画作,月坛成为媒介……李健熙特别展

18世纪的白瓷旁放着20世纪金焕基的画作,月坛成为媒介……李健熙特别展

Posted May. 19, 2022 08:02   

Updated May. 19, 2022 08:02

한국어

上月28日开幕的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的“已故李健熙会长捐赠一周年纪念展”上,展室里并排放着雕像“思考的女人”(1992年)和6世纪国宝“一光三尊像”。托着下巴沉思的女人像和闭着双眼默想的佛像有着奇妙的相通之处。它们一下子越过了1400年的隔阂,印象深刻地记录着思维的瞬间。墙壁上写着“无知、畏惧的人不断思考生活的本质”的字样。

 李健熙收藏品的种类和数量非常庞大,很难用特定时代或文化来捆绑。这就是展览相关人士们思考收藏家是以何种意图收集东西方文化遗产的原因。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后拿出的展示关键词是“通”,这表明古文物不断给现代作家带来灵感。

 最具代表性的是,用将满月形象化的照明照射的墙面下摆放着18世纪的“白瓷壶(白瓷月坛)”,在其旁边则展示了金焕基(1913~1974年)画月亮和月坛的“作品”(1950年代)。博物馆展示设计师李贤淑(音)解释说:“希望观众能够感受到贯通时代和文化的艺术世界。”

 朝鲜时代的书架图(又称册架图•画书架上的文具和古董的画)展示室也引人注目。博物馆不仅挂画,还把旁边的墙面装饰成书架图,将陶瓷器等密密麻麻地摆放在此处。18世纪后期开始流行为宫廷绘画的书架图在19世纪扩散到了民画,给无法购买奢侈古董的平民带来了一种“代理满足”。参观者可以通过墙面展品立体地、生动地欣赏书架图画的意义。


李素妍记者 always99@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