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毅然辞官回归自然。他还亲自种地,和邻居的农夫们亲密相处,似乎享受着生活的悠闲。但是,他后来为何还要乞讨粮食呢?正如他在《饮酒》第16首中所写,“最终抱定固穷节,饱受饥饿与寒冷。(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但终究这是他不可避免的选择。他把抛弃隐士尊严和高洁的贫穷处境写入诗中,心情该有多么困惑呢?由于自己无法报答对方,诗人在诗中讲述了汉高祖刘邦的亲信韩信的故事。
故事中,在韩信饥饿之时,洗衣妇提供了数天的食物,后来韩信慷慨地报答了她的恩惠。“即使去阴间也要报答”(《乞食》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的决心是处于绝境的诗人唯一的解决方法,也是自我安慰。但是,连陶渊明的忠实继承人王维也对这首诗表示不满,称其原因在于“不顾世故,忘大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