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特别强调独创性的时代,但艺术本质上是借鉴其他艺术家的东西的行为。正如朱莉娅•克里斯特娃所说,所有的作品都不是纯粹的创作,或许只是“引用的拼接工艺”。金昭晋作家的《偷自行车的人》毫不掩饰地借用了意大利电影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
以二战后的罗马为背景的电影把焦点放在了穷人身上。安东尼奥的家人也是这样的人。安东尼奥将得到一份工作,工作内容是把电影海报贴到墙上。骑自行车到处跑,第一天自行车就被偷了。虽然艰难地抓到了小偷,但是自行车却被偷走了。绝望。结果,他在偷别人的自行车时被抓获。但是儿子布鲁诺却目睹了他被带走的样子。自行车主人觉得在儿子面前受辱的他有些可怜,就释放了他,但父亲的权威却一落千丈。
金昭晋作家的小说指出了电影中的两处伤口。一个是安东尼奥在儿子面前丢脸的伤口,另一个是布鲁诺目睹父亲软弱的样子。小说的讲述者坦言,电影中出现的父子的样子很像自己和父亲。他的父亲开了一家小店,被批发商的不当暴力所困扰。在主人的要求下,他甚至要在主人面前打自己无辜的儿子耳光。儿子不得不目睹了这一点。到目前为止,电影和小说都差不多。
但是却有不同之处。电影中的儿子温暖地握住肩膀下垂的父亲的手,但小说中的儿子看到父亲软弱无力的样子后决心“即使死了也不要成为阿爸这样的存在”,对待伤口的样子截然不同。但是回顾过去,造成他父亲的悲惨状况的是贫困和时代。就像我们的父亲经常也是如此。也许正因如此,小说中浮现出了对他的父亲,不,就是我们对父亲的迟来的负罪感和迟来的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