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美国南北战争最激烈的战场盖茨堡之役中,回收了近2.7万支单发式滑膛枪,其中约2.4万支从未发射过。在惨不忍睹的战场上,大部分士兵不仅没有开枪,反而照顾伤员、喊命令、逃跑、茫然若失地徘徊。有人说:“人类有强烈忌讳近距离对他人造成重伤的倾向。”因此,比起射杀个人,向集体投掷手榴弹反而更容易。虽然距离很远,但需要通过视频观察对方的无人机攻击也是如此。用无人机监视阿富汗的敌人,攻击并杀人的大部分美军都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人类虽然发动战争杀死数千万人,但同时也很容易与面对面的敌军产生纽带关系。南北战争时期,士兵们也和敌人变得亲近,进行物物交换或在战斗前的晚上共同举行礼拜。 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战壕战中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圣诞节休战”。
人类为什么表现得如此矛盾呢?正如该书副标题《关于人类最佳行动和最坏行动的一切》那样,讲述了人类暴力性和利他性的两面性、道德性和自由意志、部落主义和厌恶外国人等问题的《生物学、心理学和文化方面综合》一书。作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世界著名神经科学家,执笔完成该力作花了10多年时间,表明引用的研究出处的后注就有一本薄书的分量。
书的前半部分在“为什么会发生特定行动”的提问下,逆时分章节进行说明。行动发生的“1秒前”是脑神经科学的时间段。 大脑的扁桃体与恐惧、不安、攻击性有关,如果负责控制的额叶外质受损,人就无法抑制冲动。在大脑中负责情绪的部位和负责认知的部位也会分开运作。在“为了救五个人,可以杀死一个人吗”的所谓“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中,回答者提出了“必须亲自推开一个人”的情况,大脑情绪相关领域也随之活跃起来,但在“只要拉一下杠杆就行”的情况下,认知领域被激活。
行动“几秒到几分钟前”是感觉的时间段。实验表明我们的大脑对肤色很敏感。如果将某人的脸部照片在不到十分之一秒的短暂瞬间展示出来,人们甚至无法确定到底看到了什么。但是,如果用照片来猜出看到的面孔的人种,就会猜得挺准的。如果展示受试者和其他人种的面孔,扁桃体也会更好地被激活。这意味着人类的大脑瞬间将“我们”和“他们”分开。但是人类并不是无条件被其支配的存在。作者表示:“如果长时间(约0.5秒以上)暴露到能够感知到意识的程度,那么额前叶表面就会活跃起来,扁桃体就会安静下来。自己也在调节不舒服的感情。”
这本书通过这种方式,观察了“几个小时到几天前”的荷尔蒙故事和“几天到几个月前”的神经可塑性后,探索了青少年时期、儿童时期、胎儿时期经历的变化对行为有什么影响。随后,以文化和进化拓宽了主题。作者就人帮助某人表示:“就像骑自行车一样,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习惯了,是无意识、自动跳出来的行为问题。”通过机智的文章和丰富的事例展开,书的厚度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原题《Behave》。
趙鍾燁 jjj@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