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专栏:残奥会不是克服残疾的舞台

Posted August. 31, 2024 11:04   

Updated August. 31, 2024 11:18

한국어

“克服了障碍(残疾)。”

残奥会(残疾人奥运会)期间的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表述。读完这样的报道后,很多人说“被感动了”,但也有不少人抗议说“有点生气”。实际上,大韩残疾人体育会通过巴黎残奥会前夕出版的《媒体手册》劝告媒体尽量不要使用“克服残疾”一词。

有“不用会好些”的表达时,也会有“用比较好”的表达。残疾人体育会的媒体手册中还劝告说,最好写上“得了残疾”。人们通常会在出现好的东西时用“得了”来形容。从这一点来看,推荐“得了残疾”一词看起来有些奇怪。

在非残疾人中,像被称为“通信障碍”时一样,大多数人认为残疾是哪里出了故障的状态。因此,当残疾人在某件事情上取得成功时,就会认为“战胜残疾”完成了那件事。残疾成了需要克服的对象。

相反,残疾人说:“残疾只是个人活在世上获得的一个特性。”也就是说,就像世人的种族和性别不同一样,只有残疾人和非残疾人。因此,如果听到“要克服残疾”的话,就会像听到人种或性别歧视的发言时一样感到不舒服。

一位残疾人国家代表选手表示:“在即使长大了也只有142厘米的非残疾人体操选手的报道中,几乎没有说明该选手个子比别人矮的原因的内容。高个子篮球选手的报道中也不会写每天吃什么才长那么高。但是不知道残疾人选手的报道中每次一定要写残疾过程的理由是什么。”

使用轮椅的该选手继续说:“走在街上,爷爷奶奶们就这样把钱塞到手里。一位前辈说‘只有拿到100万韩元才能进入轮椅世界’。但我无法抹去‘身为国家代表选手的我为什么要得到同情呢?’的想法。”

因为和这位爷爷奶奶相似的原因,残奥会的报道经常会变成伟人传或新派剧。似乎另有规定,残奥会的报道必须写得更戏剧化、更英雄化。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残疾,完成令人感动的故事。

也可以说“残疾人体育除了感动之外,还剩下什么呢?”那么,我想反问“老师在世界上排名前十的领域是什么?”就像大部分非残疾人都是普通的邻居一样,残疾人也梦想着成为普通的邻居。而且残疾人选手也不是为了给非残疾人带来感动而努力的。就像非残疾人选手一样,为了通过体育感受快乐和成就感而流汗,最终达到了世界首屈一指的水平。

残疾不是克服的对象。将残疾视为需要克服的对象的其视线才是需要克服的对象。


黃奎引 kin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