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大豆发酵制成大酱和酱油食用的韩国的“制酱文化”有望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果下月最终确定申遗成功,制酱文化将成为韩国第23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5日,据国家遗产厅透露,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间委员会下属评估机构审查,韩国的“制酱文化”被建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价机构的“建议入选”在最终阶段几乎没有被推翻过。评价机构表示:“大酱、酱油、辣椒酱等发酵酱类是构成韩国饮食生活基础的食品”,“每个家庭的酱味和制酱法各不相同,蕴含着各家各户自身的历史和传统。”是否最终被列入非遗名录,将在下月2日至7日(当地时间)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第19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上做出决定。
韩民族的腌酱文化渊源可以追溯至三国时代。据《三国史记》记载,新罗神文王(在位681-692年)时,迎接王妃送去的聘礼物品中包括“酱”。朝鲜时代,王室甚至专门设立了管理保管酱的酱库的尚宫(酱库大人),非常重视酱。
韩国的制酱过程包括种植大豆、做豆酱饼、腌豆酱饼、分酱、熟成和发酵等。韩国的传统方式是,使豆酱饼发酵后制作大酱和酱油,在一年前使用剩下的陈酱油中添加新腌制的酱,使其以与现有酱相同的状态发酵,与中日两国的制酱法有所不同。
韩国从“宗庙祭礼及宗庙祭礼乐”(2001年)开始,到2022年被列入的“韩国的假面舞”,共拥有22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朝鲜的“朝鲜着装风俗”也在此次评价机构审查中得到了“建议入选”的评定。朝鲜拥有《阿里郎》(2014年)等4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史智媛记者 4g1@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