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日本在重復120年前的軍國主義

Posted May. 25, 2005 03:00   

한국어

日本近畿大學教授柄谷行人(64歲,照片)是日本現代知識份子界的明星。

他從文學評論家出發,成爲歷史、建築、哲學等全方位的文藝評論家,他被稱作“人文學界的村上春樹”,並影響著韓國年輕的人文學者。他結合非西歐人的邊緣問題意識和對西洋近現代史的深度瞭解,並以此獲得世界普遍性的思維方式,在西歐也非常受人關注。24日,記者見到了在紀念高麗大學100周年學術大會文化分科上以《東亞的異常》爲題進行演講的柄谷行人,聆聽了他對韓中日三國所面臨的民族主義問題的見解。

柄谷行人以是否維持了“共同體擴大”的理想分析解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國德國和日本反省歷史的姿態存在差異的理由。

他分析說,二戰戰敗後,德國以“歐盟(EU)”的形式維持發展了“第三帝國”的夢想。相反,日本在二戰戰敗後徹底放棄了“大東亞共榮圈”,並且追求與亞洲斷絕關係。爲此,德國爲整合歐洲的理想不斷向周邊國家進行謝罪,而選擇西歐化的日本對周邊國家的罪惡感問題無動於衷。

他結合了黑格爾“歷史往往重復兩次”的言論和俄羅斯經濟學家肯特拉迪耶夫(音)分析經濟波動以每50~60年或120年的周期重復的理論,並以此主張“歷史以60年或120年周期重復出現。”

“馬克思認爲1789年法國革命中拿破侖登場和1848年革命中路易•波拿巴(拿破侖3世)登場是歷史的重復。1848年革命再次重復是120年後的1968年革命。”

他以此爲基礎主張:“日本雖然正在重復歷史,但應該不是重復軍國主義興起的20世紀30年代,而是重復建立近代國家初期的19世紀80年代。”

他分析說,19世紀80年代的日本是福澤論吉(1835~1901年)的“脫亞論”和岡倉天心(1862∼1913年)的“泛亞洲論”角逐的時期,最終“脫亞論”獲得勝利,日本也走向了西歐帝國主義的道路。

柄谷行人指出:“後來,帝國主義日本捨棄岡倉天心的理想內容而只接收了‘一個亞洲’的口號,並提倡‘大東亞共榮圈’,之後二戰戰敗使日本重新成爲忠實於‘脫亞論’的國家。”

但是現在日本脫亞的志向與當初的“脫亞論”不同,是二戰戰敗後獲得的覺悟。即,反映了“不要與美國對立,不要站在亞洲一邊”意識。

“日本政界人士重復說出如果想與亞洲人友好相處,就絕不應該說出的話,每次看到這種情形我就非常生氣。那就是將日本爲了與亞洲國家友好相處而做出的努力化爲烏有的行爲。但是在關注小泉純一郎首相的言行和他在國民中的人氣的過程中明白了這一點。日本在努力不重復60年前歷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重復著120年前的歷史。”

他強調,爲了不重復120年前所犯的錯誤,需要恢復岡倉天心帶有理想色彩的“一個亞洲”文化主義。他說:“那種理想被國家和資本萌發的瞬間,其理想的內容將變得空洞而醜陋。但是爲避免無謂地重復歷史,慢慢向前發展,需要通過亞洲每個人的聯帶和合作追求那種理想。”



權宰賢 confett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