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他們積累又親手摧毀了燦爛文明》

Posted November. 05, 2005 03:02   

한국어

復活節島是地球上離陸地最遠的有人島。

在位於南太平洋的這座島上發現了巨大的石像和石梯。這些令遊客望而生畏。最大的石像高21.3米,重270噸。歐洲人至今都不相信波利尼西亞人樹立了這些石像。

復活節島是森林遭受破壞的極端事例。在900年左右人類登陸該島後,森林遭到了瘋狂的破壞。當探險家羅格賓於1722年首次登陸該島時,森林已經毀於一旦。他說,島上找不到比人高的樹。

隨著森林的消失,從野生中獲得的糧食資源也消失了。從樹和鳥類身上得不到任何東西。甚至連製造出海的獨木舟的木材都沒有。不久後,鳥類也銷聲匿迹。因此産生的風波只能用殘酷來形容。爲爭奪食物,人們打得你死我活,從而人口劇減。當1774年“庫克船長”抵達復活節島時,海岸上只剩下無人住的空屋。

由於野生動物消失,島上的居民開始把目光轉向附近的糧食資源。那就是人。人們不僅在墳墓中找到了島上居民的遺骸,甚至在垃圾堆中也發現了遺骸。難道他們吸食骨髓?在島上還發現了被搗碎的骨頭。

在復活節島的傳說中,最惡毒的咒駡是“我要吃你媽的肉。”

就像只留下痕迹就消失的文明的記憶一樣,究竟是什麽令我們感到不安。我們會不會有一天也面臨同樣的命運?我們仿佛看到了未來遊客參觀只剩下框架的紐約摩天大樓的情景。

作爲世界著名的進化生物學和生物地理學的權威,作者從生態角度對文明崩潰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並將吞噬文明的災難分爲5種類型。那就是環境破壞、氣候變化、敵對的鄰居關係、友好但不穩定的交易狀況以及社會對環境問題的態度。

復活節島的沒落是生態遭到破壞的結果。由於過度開採資源,導致生態遭到嚴重的破壞。在這座島上沒有敵對的鄰居關係,也沒有任何異常的氣候變化。

瑪雅文明的崩潰也重蹈了復活節島的覆轍。首要原因是,由於人口過多,環境遭到破壞。瑪雅面臨盧安達和海地當前陷入的進退兩難之局。當時,衆多農夫在廣闊的土地上種植了大量穀物。人口和資源的不協調引發了森林的破壞、土壤的侵蝕和流失。糧食不足繼而引發了戰爭。“瑪雅和復活節島的崩潰再也不是浪漫的謎。”

作者不認爲原始居民尊重環境,有著在惡劣的生態環境中生存的智慧。他說:“在其他民族攻入前,他們已經走向沒落。”

但爲何只有一部分社會崩潰。在挪威屬地格蘭陵居住著挪威人和原居民,但最後只剩下原居民社會。這是爲什麽?

維京的後代在抵達東土後,仍堅持歐洲的生活方式,排斥生存所需的智慧,結果,最後被餓死。“無論是多麽殘酷的環境,崩潰不是必然的結果。那取決於社會的選擇。”

即使是在現代社會,災難也沒有一天間斷過。索馬利亞和盧安達開始出現崩潰的徵兆。盧安達向人展示了馬爾薩斯在《人口論》中預示的災難。

正在向第一世界前進的第三世界巨人中國的環境問題和經濟是地球的“火藥庫”。

美國也並非安全。成爲影片《大河戀》的美麗背景的蒙大拿州曾是美國最富裕的地區,但隨著環境問題浮出水面,已淪落爲最貧窮的州。

最後,在結束回顧過去和現代文明社會的旅程時,作者向讀者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在復活節島上砍最後一棵樹的人當時想了什麽?對我們來說如此顯而易見的危險他們爲何看不到?

本書原名爲《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2004年)



李奇雨 keywoo@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