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觀點] 抑鬱症

Posted April. 20, 2007 08:10   

한국어

如果感到生活無樂趣,並持續兩周以上出現如下症狀,那就應該加以注意。身體無病無患,但體重變化很大,失眠,總是感到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厭惡自己,甚至想結束自己的生命等。這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克裏斯托弗·梅裏博士總結出的抑鬱症的症狀。世界人口的4%~10%患有抑鬱症,每個人患此病的概率高達20%,但卻被人們所忽略,可謂是一種“安靜”的疾病。梅裏博士說,2020年,抑鬱症將成爲僅次於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最大疾病。

▷曾經教授美國佛吉尼亞大學槍擊案嫌疑人趙承熙的魯辛達·羅伊教授說,趙承熙確實患有抑鬱症。雖然人們分析認爲,移民1.5代的身份和易於持槍的因素是製造本案的主要原因,但身處同樣環境的人並非都會患上抑鬱症。因爲其中有遺傳因素發揮著作用。科學專刊《科學》在2003年曾經發表說,人體內有一種叫5-HTT的基因,該基因控制著一種左右人體情緒的化學物質——血清胺,如果5-HTT基因出現異常,當人體處在特定環境中時會患上抑鬱症。

▷這樣說,有些讓人感到摸不著頭腦。因爲,如果說嚴重時會導致自殺甚至做出弗大血案之類大型殺傷行爲的抑鬱症果真是因爲與本人意志無關的基因及個人無法改變的環境所致,那麽即便自己懷疑患上了抑鬱症,也不太可能像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一樣告訴別人。因爲,別人很可能會說“凡事在於怎麽想”、“缺乏毅力”等於事無補的空話。因爲這種原因,90%的抑鬱症患者不能及時得到治療,使病情日益加重。

▷無論什麽問題,都有解決的方法。雖然對與生俱來的基因,我們我可奈何,但制藥公司已經開發出了治療抑鬱症的藥物,這種藥物可以刺激血清胺來實現治療目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20世紀80年代末抑鬱症治療藥“PROZAC”問世以來,美國的自殺率降低了15%。另外,替代藥物治療,通過對話治療的“語言治療”的治療率也達到58%,這和藥物治療的治療率不相上下。是悲觀地抱怨別人、抱怨環境,還是明白這是“心靈感冒”的道理,積極尋求解決方法,最終仍取決於本人。

評論員 金順德 yur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