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朝鮮進行貨幣改革後,出現了生產和消費等經濟活動急速萎縮、物價飆升的“超級通貨膨脹”現象。
對北人權團體“好友”26日表示:“米價日益上升”,“在上升幅度最大的鹹鏡北道清津,每公斤米價從15日的240元(新貨幣)上升至22日的650元,一周內價格上漲三倍左右,而且24日還飆升至1100元。”貨幣改革前,每公斤米價為原貨幣2200元。而舊幣和新幣的兌換比率為100比1,由此可見新幣1100元是舊幣2200元的50倍。
近期在國外會見朝鮮當局者的一位元民間組織負責人26日表示:“據我所知,朝鮮去年為恢復計劃經濟而實施的各種政策導致嚴重的後遺症。”據負責人透露,朝鮮的工廠•企業去年開展“150天戰鬥”、“100日戰鬥”活動時,提前消耗了今年要用的材料和能源,於是今年的生產活動處於嚴重萎縮狀態。在生產不足的情況下,朝鮮政府對市場的限制導致了交易量明顯減少以及物價飆升。這位負責人還表示:“有貨的人不願意出售,而且理髮店也等到服務費上漲後再開業”,“去年平安北道地區霜凍災害嚴重,從而導致糧食生產量大減,這也是糧食價格暴漲的原因之一。”
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的Nicholas Eberstadt博士12日在《華爾街日報》稱:“朝鮮面臨超級通貨膨脹”,“金正日國防委員長的次子正恩主導貨幣改革的傳聞一旦屬實,朝鮮下一代領袖的地位就會有所動搖。”
申錫昊 kyle@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