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權魯甲最高委員的隱退問題, 民主黨內一直爭論不休. 當鄭東泳最高委員在金大中總統和民主黨最高委員舉行的懇談會上,首次提出權委員隱退論後, 立即在黨內外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權魯甲委員方面主張這是陷害東橋洞派系的"陰謀" 致使黨內矛盾不斷加深. 再加上, "首選議員小組"敦促東橋洞派系人士下臺, 所以"兩甲(全魯甲委員和韓和甲委員)"之間出現了隔閡, 民主黨的內訌愈演愈烈, 已演變成黨內的權力鬥爭.
但問題的關鍵並不在于這矛盾是不是權力鬥爭. 而在于是是誰造成了國政和黨政的危機﹖責任應該由誰負﹖ 執政黨是不是也有一定的責任﹖. 如果不將這個問題查個水落石出, 就挽救不了執政黨面臨的危機.
我們目前還不清楚﹐鄭委員是否像權委員指出的那樣﹐搞了陰謀. 但我們必須注意到﹕鄭委員提出的關於﹕權委員和YS政權時代的金賢哲(金泳三前總統的二兒子)極為相似的論點. 金賢哲到底是誰?他是 依仗父親的權勢, 獨攬人事安排和經濟大權﹐最 終導致國政陷入癱瘓的罪魁禍首. 那麼執政黨的最高委員說另外一個最高委員是第二個金賢哲, 這意味着什麼? 這不正是在意味著﹕如果權委員等東橋洞派系人﹐繼續介入人事安排並壟斷國政的話, 也可能重蹈金賢哲覆輒嗎﹖
雖然權委員方面反駮說﹕這只不過是金融街的惡性傳聞. 但是作為東橋洞派系人的[首領]的權委員被捲入這種議論的旋渦之中﹐而且受到來自黨內的﹐比自己年輕的政治界人士的批評,不能不說這是個令人深省的問題.
東橋洞派系人士曾經說過, 讓金大中當選是他們最大的目標. 這個目標實現後, 他們將回到東橋洞安分守己. 但他們不僅沒有信守諾言. 相反﹐卻在政黨中身居要職,爭權奪利, 使得國政﹑黨政﹑朝野關係無法恢復正常. 金大中政權上臺後已經過了3年的時間了. 時至今日, 東橋洞派系人士應該認真反省一下﹐是否因為他們長期以來仍然左右著人事大權和制定政策的大權﹐所以﹐才導致國政危機呢﹖
金大中總統準備在年底進行的黨政改組﹐必須是以這種反省為基礎﹐否則﹐也僅僅是個換湯不換藥的假動作. 要知道﹐良藥苦口利于病﹐目前黨內出現的各種輿論絕不是無事生非﹐而是為了執政系統更加民主化, 全國國民都在拭目以待﹕金大中總統年末將如何收拾這種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