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底我國發生外匯危机后,企業、金融、公共和勞動四大領域的改革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然而,三年過去了,人們對四大領域的改革進程仍表示怀疑.
當然,結構調整并非易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去年12月,金大中總統曾宣布,今年2月份完成四大領域的改革.當時人們也并沒有認為到2月份我國情況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而只是認為政府要通過公開承諾,以鞏固自己的意志.因此,關鍵在于政府是否做出了相應的努力并如何制定今后的發展方向.
在企業的結构調整方面,國內企業的支配結构和決策過程的确有了改善,但政府在解決經營不善企業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仍不如人意.由于政府向現代集團提供援助,解決經營不善企業的原則被打了折扣.
勞動領域的改革也不例外.勞動關系法的修改被推遲到五年之后這一問題暫且不談,連改革的主要目標---确保勞動市場的靈活性都停滯不前,致使外資對我國市場望而卻步,不愿進行投資.
即使政府宣稱已制定了金融改革的大體框架,但金融領域的結構調整仍任重道遠.人們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看法莫衷一是,褒貶不一,且很多人認為銀行統合工作前景并不明朗.相對而言,一直處于滯后狀態的公共領域最近則開始加快結构調整的步伐.公共企業的民營化工作也獲得了不少成果.但政府應清楚地意識到,由專業經營人士造成企業經營放慢仍是眾矢之的.
在此情況下,政府應承認改革進程停滯不前的現實,向國民提出今后的改革方向.到2月份為止,至少要制定持續推行四大領域改革進程的具體計劃.從3月份開始,按計劃持續在市場上推行改革,最終完成改革,這才是政府有關當局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