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香港取經歸來的證券師主宰證券市場

Posted July. 02, 2002 21:15   

한국어

1997年韓國爆發金融危機的一個原因就是,國際資金市場的資金主人切斷了對韓國的資金供應。具體地說,就是決定是否對韓投資的駐香港證券、信託公司的30余名投資分析家對韓國金融機構的支付能力産生了懷疑,不再輸入資金。

在接到國際貨幣基金的救濟資金後,情形依然持續惡化一段時間也是因爲韓國沒能成功地使人們萌發“期待韓元價值上升”的意識。限制提款、搜集所有能找到的美元,呼籲大企業對使用美元進行控制,呼籲出口企業拿出美元等等“試圖以社會運動解決經濟問題的努力”在洞察一切的經濟學家眼中,無異於杯水車薪。

最後,政府開始履行對國際貨幣基金的承諾,改革金融機構和財閥,廢除所有不良綜合基金,擴充銀行支付能力,擴大匯率變動幅度,採用國際慣例,這些舉措無異於發出“他們所認爲的市場穩定信號”,情況由此發生了好轉。

△如果想瞭解韓國證券市場,向香港人打聽=近來,在香港的歐美證券公司工作或工作過的證券人士幾乎包攬了韓國的證券行業。在雲集美國和歐洲的證券公司的亞洲總部的香港,熟練掌握了先進的金融業務,且以高水準英語武裝自身的香港證券人士,正在扮演著在韓國證券市場運籌帷握的外國投資家的角色。

同時,還具備以下三種優勢,即△利用外國投資家的鉅額資金和△利用外國證券公司全球研究網路△可以直接與韓國企業的首席執行官見面。也就是說,他們同時掌握了供需(外國人交易),宏觀(經濟)和微觀(企業)3種對股票價格發揮重要影響的因素,使得他們能就韓國證券市場做出有別于國內專家的分析。

△從香港到國內=在外國金融機構從事基金經理之後又回到國內發展的證券人士也不在少數。LG投資證券公司樸允洙(音譯)常務就曾在香港的Jupiter資産運用公司和Prodential資産運用公司(英國)做了10年基金經理,而後轉變爲調研負責人。雖然他在本土成均館大學獲得管理學碩士(MBA)學位,卻憑藉著出類拔萃的英語能力去了香港,而後還在薩羅門史密斯——巴尼(SSB)證券公司漢城分公司擔任調研負責人。

Deutsche證券公司代表朴宣根(音譯)也曾在JF資産運用公司任基金經理,而後轉做業務。坦伯頓投資信用公司的李正哲(音譯)常務曾參與運營外國專用基金之一韓亞基金(KAF),後來在香港的Bearing資金運用公司擔任基金經理。

今年6月份成爲三星證券的調研負責人的林春洙常務在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接受MBA教育之後,就職于高盛證券公司,在香港和漢城擔任調研員。他還成立過名爲“學習”的因特網教育企業,2年後重新又回到調研行業。

前三星證券調研負責人(常務)李南雨成立了Recapital諮詢公司,以此宣告獨立。在芝加哥大學讀完MBA課程的他曾在JP摩根JF證券等公司擔任分析師,在國內最早的合資證券公司東方Peregrine任調研負責人之後,轉至三星證券。

雷曼兄弟證券公司韓國代表李載宇(音譯)也來自香港。他曾在香港城市銀行工作,金融危機時跳到收購Good morning證券公司的H&Q韓國任總裁。美林證券漢城分公司的南宗沅總經理和金東烈常務是韓國人中較爲少見的升任至董事經理的實力派。向韓美銀行投資的Carlyle的金炳株(音譯)董事長和向LG信用卡公司投資的華平的黃盛晉(音譯)常務是個人資産投資者中的佼佼者。

△香港又有何許高人=目前在香港最活躍最受矚目的韓國人是美林證券公司常務(亞洲調研負責人)金憲洙和CSFB證券公司常務(亞洲調研負責人)黃盛俊(音譯)以及USB威伯證券公司常務尹智源(音譯,亞洲股票、派生商品負責人)等人。金常務和黃常務是在美國芝加哥大學讀管理學碩士時的同學,尹常務則在美國的麻省理工大學獲得管理學碩士學位。他們一路升任至被稱爲外國證券公司中的金領的董事經理職務。

他們不只負責韓國,同時負責包括香港、新加坡、臺灣等10餘個國家在內的整個亞洲地區。

在基金經理當中,JF資産運用公司的戴維·崔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1999~2000年韓國證券市場一派生機之時,他在現代證券公司和漢城證券公司停留了很短的一段時間,而後又回到香港。英國生命保險公司標準人壽保險公司的吳善熙(音譯)董事長曾在東洋證券公司擔任分析師,後來成爲基金經理。

富有戲劇性的是,他在赴新加坡向投資公司共有基金組織銷售韓國基金和海外轉換債券時,被特別錄用爲基金經理。在債券基金經理當中,UBS威伯的洪俊基(音譯)常務最受矚目。

他曾作爲亞洲負責人運用債券,而後轉至美國紮下腳根,負責對拉丁美洲的債券投資。

美林證券公司李元基常務預測道:“國際金融市場是只能憑實力競爭的地方,再過10~20年,韓國人將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呼風喚雨,成爲僅次於猶太人的強者。”



hcs@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