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馬蘇爾以《巨人》成功指揮英雄篇章

Posted July. 04, 2002 21:52   

한국어

即將離任之際,率紐約愛樂樂團管弦樂隊赴韓的音樂指揮家庫爾特·馬蘇爾1日以貝多芬交響曲第3樂章《英雄》,2日則以馬勒交響曲第一樂章《巨人》成功落下了音樂會之帷幕。他于1日應觀衆要求再次指揮的曲目也是貝多芬把歌德的英雄人物形象,用音樂表現出的《埃格蒙特序曲》。但其象徵意義不言而喻。

曾在前任總監梅塔的指揮棒下,倍受外界的“丟失了細節的精確,簡直是100人吵鬧的聲音”等指責的紐約愛樂樂團,在擔當傳統“調教師”角色的保守的德國人馬蘇爾的指導下,恢復了可與其他世界頂級樂團一決高低的音樂活力。

如果只考慮音質,則由4種管樂器編成的大型樂團坐滿舞臺的2日的演奏更耐人尋味。1日,在演奏《英雄》的演奏中,位於舞臺後側的圓號在沒有一絲的雜音的世宗文化會館的巨大空間裏經常流露出毫無魅力的枯燥的色彩。

1日作爲協奏者而上臺的華裔鋼琴家海倫·黃,一改在漢城舞臺上所表現出的“莫札特專家”的形象,盡興地協奏了蕭斯塔科維奇鋼琴協奏曲第二章。雖然他的彈奏充滿了活力,但和他那流暢不息的旋律相比,有些缺乏重音,表現出了有些不穩定,不無與樂團不諧之音。海倫·黃在再次演奏中彈奏了門德爾松的《無言歌集》中的《紡車》,但也露出了與演奏蕭斯塔科維奇的協奏曲時同樣的缺點,表明其演技不夠高明。

馬蘇爾的前任是受到雖在設計戲劇性的樂曲上高人一等,但在處理細節上比較弱的評價的總監梅塔,而後者則是受到由於主觀設計過於濃厚而有損作品的原有風格和時代精神的評價的洛林·馬澤爾。與上述兩人相比,馬蘇爾得到的評價是,在解釋樂曲上不刻意強調自己的意識,而這一做法反而成爲他的個性。在被選爲2日主演樂曲的《馬勒交響曲》第一樂章中也是馬蘇爾並沒有想到把《馬勒交響曲》變成“馬蘇爾交響曲”。他的個性反而在細節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在指揮第4樂章時,爆發出銅管樂器和鈸的演奏聲後,仿佛來了一個180度大轉彎,使音調走向極低的低音的各個樂句中也表現出哪怕就那麽一瞬間也沒有失去整個樂章的平衡,顯示出了一流的指揮才能。

結束《馬勒交響曲》第一樂章後,各銅管樂器演奏者身穿紅魔的“Be The Reds”運動服演奏的下一個曲目是倫納德伯恩斯坦的《美洲》。大作曲家馬勒和在美國人心中稱爲1960年代時代精神象徵的伯恩斯坦分別曾於1900年代和1960年代擔任了該樂團的音樂總監。可以充分感受到他們所具有的傳統的沈甸甸的分量。



gustav@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