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年起將寫入一部分高中2、3年級的韓國近現代史教科書的關於金泳三政府與金大中政府的評價部分的敍述,其客觀性正在引發爭論。
有人指出,特別是對歷史評價難度較高、政治性較嚴密的近現代史教科書進行鑒定時,對任期還未結束的現政權進行以政績爲中心的敍述,這種做法有許多可供商榷之處。
另外,教育人力資源部爲了防止出現拉關係走後門等不正之風出現,不予公開10位教科書鑒定委員的名單,因此鑒定委員的構成是否合理,也引發了一些疑問。
學術界專家指出:“對於存在許多爭論餘地的近現代史的敍述,應該在明確的時代劃分和嚴密客觀的史料發掘的基礎上,接受學術界的討論和鑒定。”
高麗大學教授鄭泰憲(韓國史系)說:“以歷史的形式敍述與當代的勢力有直接關係或正在行使此權力的部門,這是相當困難和不恰當的事。”
曾留學德國、法國,或有教育子女的經驗的一些知識份子說:“在習慣于通過自由選舉完成政權交接的歐洲,對在教科書上宣揚現政權的政績或貶低以前的政權的行爲是徹底禁止的。”
另一方面,教育部30日針對近現代史相關教科書內容引起爭論一事,決定對存在問題的教科書進行嚴密的分析後,進行修訂和完善。
教育部在當天下午召開記者招待會,宣佈:“我們已經向出版社出示了編寫標準,近現代史教科書應以能夠客觀地、主體性地敍述近現代史的過程爲主要內容,不得以偏頗的角度敍述歷史。”他們還說:“鑒定的標準也主要放在是否存在內容的謬誤,以及是否存在偏向性的理論、視角、敍述等方面。”
教育部說:“雖然鑒定委員會已經獨立公正地完成了鑒定工作,但如果客觀性方面還有人提出問題,需要對已通過鑒定的教科書進行嚴密討論、修訂的話,我們將責成出版社進行修訂,同時教育部也將直接對其進行修改和完善。”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說:“在關於本屆政府的內容部分,我們將對其進行修改,將以客觀敍述事實爲主,而避免對沒有得到社會公認的部分進行判斷性的敍述。”他還說:“我們將收集各界人士的意見,也將重視輿論提出的問題。”
國史教科書一向與《國語》和《道德》一樣,是被作爲國家規定的教科書發行的,但是在第7次教育改革中,韓國近現代史部分第一次被分離爲鑒定教科書,改革決定,由出版社編寫教科書之後,再經過鑒定,方可接受其爲教科書。
inchul@donga.com gustav@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