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沈迷於遊戲而虛度年華的中餐店送餐員周(金賢成飾,音譯)通過從賣火柴的少女(任銀璟飾,音譯)處買到的打火機上的電話號碼,上網開始玩互動遊戲。該遊戲的目的是,在得到賣火柴少女的愛情後,爲了讓她到沒有痛苦的世界而將其殺死。周與女同性戀戰士拉拉(陳興飾,音譯)成爲一夥,在“系統”中與欲綁架賣火柴少女的暴力分子進行周旋。
賣火柴的少女真的能夠“復活”嗎?因爲在韓國電影史上耗資(110億韓元)最大、並在製作過程中的相互不和諧以及長時間(4年)的製作等原因,從公開之前便已成爲人們話題的《賣火柴少女的復活》(導演張善宇)將於13日開封上映。
這部影片假設了人們能夠來往于假設的現實與現實中。情節類型、對居外部力量之上的靈感力的擁護,都會讓人們聯想到好萊塢電影《矩陣》。就好像是《矩陣》的“低俗版(kitsch version,故意追求低俗的藝術題材)”。
誇張性顔色的畫面和服裝,還有故意誇張的臺詞和情節等遊戲中的有意輕浮與遊戲外的悲情現實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在電影中的遊戲“Stage2”裏,拿著槍挑起叛亂的賣火柴少女的形象,對蔓延於社會的暴力和漠不關心的描述比任何一種對現實的直言都強烈。
不愧爲投入鉅額資金的電影,就連直升機也派上場的該電影情節的規模相當龐大。不過,因爲未使用精練又精妙的情節,而一味地使用了誇張的粗略手法,所以使情節的緊張度有所下降。由於賣火柴的少女與俊五(薑打飾,音譯)之間的愛情等戲劇性要素非常弱,估計將很難引起觀衆的共鳴,而這也可以說是該電影一絲缺憾。
導演張善宇在一部影片中,推出了以“遊戲結束”結尾的悲傷情節和“您獲得勝利”結尾的好結局的兩種情節。據該影片製作組人們解釋,它是能夠以多種形式被人接受的“開放型結構”。既可看作是情節劇,還可以看作是像莊子的《蝴蝶夢》裏的“不知是莊周夢爲蝴蝶,抑或是蝴蝶夢爲莊周”一樣,令人聯想到夢境與現實的區分是否果真具有意義的哲學性電影。
製片公司方面在報道資料中寫道:“能否取得大衆性趣味和哲學性深度及形式性實驗這三種成效,是決定該電影成敗的重要因素。”而如今,似乎已到了給自己提出相同問題的時候。僅供15歲以上者觀看。
金熹暻 susanna@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