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歐盟與美國間的分歧,預示著西方文明的衝突”

“歐盟與美國間的分歧,預示著西方文明的衝突”

Posted October. 21, 2002 23:20   

한국어

▽重新浮現的歐洲:庫弗贊(音譯)教授舉出歐盟(EU)繼經濟聯合後,制定出《聯合憲法》和創建快速反應部隊等依次進行政治、軍事、外交聯合的例子,分析道:“今後歐洲將成爲美國無法避免的對抗勢力。”

EU的年經濟規模已接近美國的100萬億美元,達到了80萬億美元。空中客車公司最近的飛機生産量已超過了波音公司,而諾基亞公司也已成爲當今世界最大的手機生産企業。隨著美國因會計欺詐和恐怖事件等原因失去信譽,很多信貸投資商紛紛湧入歐洲,致使歐元升值,並在威脅美元的主要通貨位置。EU爲了擺脫對美技術的依賴,今年構築了獨自性衛星網(伽利略)。

據庫弗贊教授分析,美國則因無視EU的成長,固執己見地主張單方主義,從而引發了兩大勢力間的不協調現象。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單方面地退出了《京都協定》和《反彈道導彈條約(ABM)》,並在未與各同盟國進行協商的情況下,指定了幾個“邪惡軸心”國家,且正準備發動伊拉克戰爭。

庫弗贊教授舉出了幾個EU“報復”美國的例子:即△EU對美國的中東政策舉起了反對旗幟△主導致使《京都協定》生效△在鋼鐵及農業領域不惜進行貿易紛爭等。

他還預測道:“只有雙方認識到分歧後果的危險性,才能雙雙成爲兩大競爭勢力,但在爲Pax Americana(美國強權下的世界和平)以後時期所做的準備工作失敗時,西方文明之間必將引起一場激烈的衝突。

▽實務性困難依舊:不過,國際社會對歐洲能否如願發展成爲能夠抵抗美國的強大勢力尚存有不少異議。

有很多人指出,每每在核心案例中,EU各成員國之間就因産生利益方面的意見分歧,而超過協商時限等在政策決定結構中存在很多問題。

英國《經濟學家》在12日版自嘲道:“經濟已跌落至低谷,外交政策動蕩不安,改革始終未能取得進展,有誰會希望在這樣的情況下進入EU呢?”該雜誌舉例道,曾經維持歐洲經濟復興希望——歐元的《增長穩定協定》,因核心成員國的經濟疲軟已有所動搖;就對伊拉克戰爭等主要外交案例,各成員國之間又各抒己見。隨著農業市場的開放,向廣大農民發放補助金的《共同農業政策》也因法國的反對而始終未能予以實施,以至使聯合市場的將來變得黯然失色。



havefu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