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我們來選總統”-網民的力量

Posted November. 24, 2002 22:38   

한국어

“由網民來選總統。”

離大選還有20多天的現在,互聯網一時間沸騰起來。不僅是大選候選人們的網路選舉運動如火如荼,網民們的意見改進及各種公平選舉活動也是熱火朝天。爲此,最近竟引起了有關關閉大選候選人私營組織運營的網站命令的爭論。

▽現在互聯網上發生著什麽事情?:“諸位網民,大家好!我是△△△總統候選人某某。”

緊接著就是大選資訊網站上上傳的各大選候選人的約2分鐘的問候語影像短片。是背景顔色和風格、內容等均迎合了20~30歲年輕一代趨向的地地道道的“針對網民”選舉宣傳物。

各候選人的大選網站也利用色彩斑斕的政治漫畫或可愛的候選人代表動畫模型等來捕捉年輕一代的目光。公告欄上每天都發表著100多條意見。

Daum公司設立與2002年大選選民連帶共同運營的大選專集欄目。這是說,要通過“00萬選民”欄目,提出網民選定的10大改革課題,並以此爲中心,對大選候選人進行集中考核。從14日開始活動到現在共有3700多人登陸該網站。

MSN則利用“與市民共同進行的活動”的資訊通(messenger)搜集選民們的意見。選民們可以通過資訊通即時傳達對各種社會懸案的意見。

Freechal等部分門戶網站用動畫人物形象來展開公平選舉之戰,而且KTF(http://www.ktf.co.kr)向手機傳輸大選資訊。網路大學報“unews”則以 “走啊,玩啊,攝啊,換啊”爲口號來指導網民們的參選。網路設問調查也很活躍。對 “如果下一屆對盧武鉉,鄭夢准進行候選人單一化”的提問,3天之內共有1萬2500多人應答。對選管委的關閉大選候選人私營機構網站命令,占80%的人稱“無視互聯網民主主義特性”,以此來發泄不滿。

▽互聯網能具有交替政權的力量嗎?:如此沸騰的景象與5年前的大選不可同日而語。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政治和選舉文化的走向。與過去那種只能以不關心選舉的年輕選民和中老年爲物件進行街頭演講等爲選舉活動奔走呼號的大選候選人陣營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一次點擊就可以掌握各大選候選人的政策和承諾等資訊來做比較,這就是網路選舉活動所具有的最大的魅力。同時,互聯網也是可以立即確認數千萬互聯網會員們的想法和意見和對大選候選人的反應的空間。

負責影像問候短片製作的某相關人士表示很驚訝地稱:“要是過去,則會稱‘這是年輕人的專利’,看也不看的候選人們現在竟然積極參與影像攝影,向網民轉達問候”。

同時,也存在一些副作用。也上傳了針對某個候選人進行無根據的誹謗和漫駡和過激的批判等負面意見。竟到了運營者提出“不要把在網下的譴責行爲帶到網上!”的警告的地步。

如何把網上的動向與實際選舉和正式的參與政治相聯繫也成爲問題。

“與市民共同進行的活動”相關人士稱:“僅以年輕選民可以容易接近選舉文化或資訊這一點可以判斷還是有其積極意義。”,並稱“通過這一手段可以長期培養成合格的選民”。



李姃恩 lightee@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