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中國開發出攻克美國MD的洲際彈道導彈

Posted December. 09, 2002 23:06   

한국어

▽ 東風-31 = 中國經過10年努力開發成功的新型洲際彈道導彈(ICBM)東風-31的有效射程爲8000公里,它不僅可以攻擊大部分歐洲與俄羅斯、整個印度,還可以攻擊美國的阿拉斯加與夏威夷、西部海岸。中國因開發出東風-31在核戰力方面取得了劃時代的進展。

據分析,東風-31從三個大方面戲劇性地改善了中國的彈道導彈能力。

首先,它是可裝載在車輛上的中國最早的移動式ICBM。它不僅可以迅速轉移導彈發射位置,而且因使用固體燃料,提高了從敵軍的報復攻擊存活下來的可能性。中國雖然保留著射程1萬3000公里的東風-5,但因它是被固定的,而且是注入燃料需要很長時間的液體燃料型,因此,一直被認爲‘生存能力’脆弱。

其次,它可以根據注入的燃料量來自由調整最短1000公里到最長8000公里的射程。由於很難掌握導彈著落點,因此事先很難防備。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可以裝備多彈頭。東風-31可以裝上1枚100萬噸級的核彈頭,或可以同時裝載3枚9萬噸級的小型核彈頭。中國的彈頭小型化技術是美國下議院特別委員會的報告書(考克斯報告)曾懷疑被間諜竊走秘密的尖端技術。

特別是由於中國成功開發出多彈頭核導彈,給喬治·W·布希美國政府將推進中的導彈防禦計劃(MD)大打折扣提供了決定性的轉機。

▽ J-10A戰鬥轟炸機 = 在靈活性與雷達探測能力、武裝裝載等方面被評爲比美國的F-16或俄羅斯的MIG-29性能要出色得多。特別是具有可同時追蹤20個150公里以外的目標,並可一次性攻擊4個目標的恐怖威力。

據悉,J-10A是使用了俄羅斯的最尖端SU-27改良發動機(AL31FN)。中國通過J-10A確保了戰鬥機設計領域上的最大難關 – 最尖端發動機技術,給以後的航空母艦裝載機與4代戰鬥機 – J-13A的開發奠定了基礎。

中國將J-10A與從俄羅斯引進的SU-27及SU-30一起配置,在空軍軍事力方面確保了對臺灣的優勢。中國計劃在3年內生産50架J-10A,10年內生産300架。

中國以J-10A與SU戰鬥機來形成未來空軍的主力,將空軍戰略全面從“防禦爲主”轉變爲“攻擊爲主”。而且,頗有爭議的地區 - 南沙群島也可以被其作戰半徑所覆蓋。



yshwang@donga.com